1 / 5
文档名称:

中国古诗在国外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诗在国外的影响.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20/1/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诗在国外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昨天的博文刊出后共有12位来信索取Satterlee教授的文章,我都一一回复了。也有读者问:不懂翻译的人就无法谈论诗意吗?其实,就算把中国古诗翻译成白话文(相当于interpretation),也和translation一样会把诗意弄丢的,诗意需读诗人自己去意会,难以言传。我记起去年曾经接受过文汇报记者的采访。当时的背景是在日本的一个华裔中学生发现在中国和日本流行的《静夜思》版本略有不同,曾经引起国内媒体关注。以下是问答全文(文汇报相关报道“《静夜思》其实不仅仅是首'唐'诗"也附在后面,供参考):      ? 欢迎引用。      2中国是诗的国度,.静夜思和凉州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播最广泛的文学篇章了,却存在这么多的歧义和不确定,解释起来莫衷一是,让人感觉好像当代中国人和中国古代生活的脱节真的很厉害(玩笑了),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纠纷和讨论的?当代语境下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是否仍有确证“床”是什么或者“春风”还是“春光”的机会? 我觉得中国的确是诗人的国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每个人都对诗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拘泥于诗词本身的字句。在传抄、勘定的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后人的理解,所以各个时期版本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是朝着通俗和平民化的方向走,如“床前明月光”、“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是诗的生命力所在。英国一位现代诗人安德利安•米切尔(AndrianMitchell)对英国诗歌有过这样的评价:“大多数人漠视诗,因为大多数诗漠视人”。而中国诗词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唐诗中找到与自己处境、心境的共鸣。例如我这样的海外游子,每当念起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这首诗是为自己所写的感觉,至于它是什么版本,每句话到底如何解释,甚至有的字都念了白字,倒是次要的了。所以我认为考证、确认各个版本的是专家的事情,而老百姓只需要体会其意境。如果专家考证的结果与当今老百姓心目中早已形成的意境不同,那么就不可能回复到古版或者“正版”,考证的结果只能是个学术成果而已。      ,中文诗词在欧美洲国家和其它亚洲国家的传播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哪几位诗人和哪些篇目?翻译中存在差异或讹译的程度大不大? 对此我只能谈个人接触范围内的感受,未必有普遍意义。我觉得在西方诗词在百姓中的普及程度不如中国、日本,也许受拼音文字变化较大的影响,现代西方人难以欣赏本民族古本的诗词。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人对自己民族的古代诗歌都比较陌生,更不用说中国古诗词,懂一点中国诗词的西方人主要限于学术界、汉学家以及一些学****中文的学生。中国诗词在国外的翻译往往有多个版本,无论是中国学者的翻译,还是外国汉学家的翻译,意境都略有不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们的“包容性”,没有唯一的解释。不过,在美国有一首诗知名度相对颇高,是美国诗人庞德(EzraPound),他在20世纪初翻译了一些李白的诗,包括李白的《长干行》(那首“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译名是THERIVER-MERCHANT'SWIFE(水路商人的妻子),翻译的很到位,意境很美,结果有些普通美国人还以为是庞德的原创。 总体来说,中国诗词在国外流传不广,但在法国、英、美等西方国家,流行很多所谓中国谚语,一些是是中国成语的翻译,或者是《论语》、《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