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复习材料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练习: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2、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D)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3、《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6、《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面貌?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练习: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3、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它抒发了作者 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这首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