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芒种风俗习惯芒种风俗习惯【篇一:探秘中国民间的习俗】探秘中国民间的习俗(一)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的具体内容和习俗三、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详案)(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很高兴你们选择了这一门选修课,我是这一门课的老师李娅文。你们认识我了,我也要认识认识大家,我要点一下名,点到的答到。在讲课之前呢,我要先问大家1个简单的问题:?比一比谁说的多?(把同学说的多写在黑板上)(好,这位同学的知识面非常广,也很喜欢关注生活,大家给他鼓鼓掌。大家要向他学习,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多关注生活。)同学们刚刚所说的这么多的中国的习俗都是我们这一门课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比如刚刚过去的假期里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天突然有很多人在路边烧纸钱,你们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吗?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你们都知道有情人节,那你们知道中国自己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个节日里要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一门课要学习的知识。,但是还是会有作业的,但是不用担心,都是很简单的口头作业。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就是说总分一百分的话,平时成绩为60分,期末成绩为40分。你平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决定了你平时成绩的得分,所以请大家在课堂上要积极会答问题,认真成我布置的课堂作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节生产习俗,我请同学来说说看什么叫生产?生:生产商品师:好,这位同学说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利用机器的结果,那么大家想想看在中国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种高科技的时候,生产指的是什么?对,在古代呢通常是指农业劳动,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种地养殖。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一年四季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作物,怎样种都是由一定根据的,而不是随便乱来的,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生产习俗中的一种二十四节气。有没有人会被二十四节气歌?(会,鼓励,加分;不会,没关系,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齐读一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好,我们接着学习具体的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立春就是表示新的一年的春天来了。那么在个时候呢人们就会有一些活动,如打春牛打春牛头象征吉祥,打春牛腰象征五谷丰登,打春牛尾象征四季平安。象征着驱寒和春耕的开始,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随后人们要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放入牲圈,象征兴旺。(插图片)现在呢这些习俗在向昆明这样的大城市里已经看不见了,我们只能是通过一些图片来认识这种习俗。下一个“雨水”一般来说冬天是比较干旱的,春天来了,陆陆续续的就开始下雨了。大家说说看春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俗话说“春雨细如毛,春雨贵如油”这个节气的雨水是蒙蒙细雨,而不是倾盆大雨。惊蛰,“蛰”这个字要怎么读?对,读“蛰”——被蜜蜂蛰了一下。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俗称虎爷)在惊蛰时出来找吃的。人们在惊蛰那天祭白虎,许多庙宇都有供祭拜的白虎塑像,祭祀时以蛋喂食,饱食后的白虎就不会伤人了。惊蛰害虫全部出动,人们在这一天驱赶害虫。下一个就是你们很期待的节气,因为到了那一天你们都要放假,大家告诉我是哪一个几日?提示你们一下是4月份的。对就是清明。到了清明家家户户插柳、放风筝、不开火,吃寒食,又称寒食节,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晋太子被迫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大家万分着急,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太子,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讨赏,可是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了,悲痛不已。之后,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这一天全国不准生火,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召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谷雨,这时候呢是播种的最好时机。春天完了以后到哪个季节啦?“夏季”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那夏天的是什么?当然是立夏了,这一天的习俗是立夏时令,人们吃竹笋,称为全笋。大家的愿望是人人希冀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跋涉远路,行道千里。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是小满,也就是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