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3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张树明巫建华周维勋()华东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江西省临川市,344000摘要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以合水组和优胜组为代表,其中合水组为一套夹玄武岩的沉积岩的组合岩,优胜组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的组合岩。本文在讨论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火山杂岩的构造环境和成因机制作了分析。关键词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岩石化学;赣南—粤北P58;P584分类号本文就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中的上火山岩系白垩纪火山杂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进行讨论,并试图对其构造环境和成因机制作一些分析。1地层概述()白垩纪火山岩系上火山岩系包括两种类型:一种属火山岩型,含有大量火山岩,以粤北()(龙川长塘盆地为代表,包括以沉积岩为主的下岩组合水组和以流纹岩为主的上岩组优胜)组;另一种属沉积岩型,底部夹玄武岩、粗安岩和流纹岩,以赣南会昌盆地周田群为代表。依据岩性岩相特征,该群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组。()1长塘盆地上岩组:流纹岩,夹黑曜岩团块及流纹质凝灰岩薄层,底部为火山角砾岩,厚560。m下岩组:紫红色砂岩、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夹玄武岩、安山岩,厚480。m()2版石盆地上岩组:流纹岩,底部为角砾熔岩、含角砾沉积凝灰岩,厚425。m下岩组:底部为巨砾岩层,下部泥岩和角砾熔岩互层,中上部杂色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788。m()3仁差盆地上岩组: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厚大于500。m下岩组:紫红色砂岩、砾岩、夹玄武岩,厚40,75。m收稿日期:**********()核工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630718Y另外,会昌盆地、小溪盆地、赣州盆地和南雄盆地等,均以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底部夹有玄武岩、粗安岩,会昌盆地还有流纹岩。厚度在1000以上。m2火山杂岩岩石学特征()1玄武岩类灰绿色、墨绿色或灰兰色,细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以斜长石为主,辉石次之,角闪石或橄榄石少量。斜长石=60?,属中—拉长石,具钠长石双晶和弱环带构造;辉石为An普通辉石和斜长辉石;基质具玻基交织或间粒结构,基质中斜长石牌号较斑晶低;角闪石普遍出现多色性。基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透长石;副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等。()2闪长玢岩类包括闪长岩、闪长玢岩等。岩石为深灰—灰黑色,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角闪石、辉石、黑云母、钾长石次之。斜长石斑晶含量达40%以上,?45,正环带发An育;辉石有普通辉石及紫苏辉石,常可见到角闪石或黑云母反应边;角闪石为普通角闪石。基质为微晶结构、显微交织结构。()()3粗面英安岩类灰黑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斑晶成分以碱性长石为主,其次是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等,含量30%,40%。基质呈微晶—隐晶质结构。粘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发育。()4流纹岩类岩石为灰紫色、深灰色、灰色,风化后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钾长石。基质为霏细或隐晶结构,常见流动构造,基质中常保存有玻璃质,碱长石常为透长石。()5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灰白色、肉红色,风化后色泽变浅。晶屑含量在10%以下,斑晶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石英次之。钾长石有不发育的熔蚀边,石英则普遍受到强烈的熔蚀。基质为隐晶质、霏细质,塑性条带,“撕屑”,熔浆条带较为发育,普遍出现流动构造条带。())(6流纹质凝灰熔岩岩石呈浅灰色,含砾凝灰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成分晶屑10%,15%,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组成,,3,呈棱角状,熔蚀严重;刚性岩屑5%,mm6%,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岩屑等,粒度2×11,7×11,棱角状;塑性岩mmmmmmmm屑10%,27%,呈长条状、弯曲条状、枝叉状等,由长英质嵌晶,显微鳞片状绿泥石及少量碳酸盐组成,有的可见长石、石英斑晶,大致定向排列,粗细不均,粒径2,10;塑性玻屑5%,mm22%,细条状,小于或等于2,与塑性岩屑排列方向一致。火山碎屑间由霏细状长英质熔岩mm物质胶结。()7石英斑岩类局部具流动构造,为流纹状石英斑岩,局部地区还可见到相变为花岗斑岩。斑状结构,基质具隐晶结构及流动构造。斑晶8%,20%,基质80%,90%。斑晶主要为石英,少量为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基质为长英质及白云母等。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和锆石等。岩石的颜色为灰白色、白色。3火山杂岩岩石化学特征表1为该区白垩纪火山杂岩的岩石化学分析数据,(),1957法Rit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