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模板.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2/4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茅山风景区南镇街南镇街,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传说由宋代茅山道士朱自英所建。朱自英(976--1029),字隐芝,句曲茅山乡朱阳里人,为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道法高超,曾为真宗祈嗣,得生仁宗,由此颇得二帝尊崇,得赐号“观妙先生”。宋天圣间,宋仁宗赵祯要为他建宫立观。当时此处既无村镇,又无店房,他见来茅山进香的香客,赶到茅山脚下十分辛苦,便奏请获准用建宫立观的赏赐,为南来北往的香客建立了停顿息肩的场所,逐渐发展成了集镇。因位于常州与江宁府(南京)之间,因此取名常宁镇。镇南有座桥叫常宁桥。立有一块设镇时立的碑刻。《元丰九城志》记载:北宋设常宁镇,以居常州至江宁间大道而得名。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天禧元年(1017年)设常宁镇”。《乾隆句容县志》载:“常宁镇在县治东南四十里茅山乡,崇禧宫西,宋天圣间朱观妙请于朝,为游人行估憩息之所。”明清置茅山乡,民国沿之,以与境内北镇相对应,改常宁为南镇,后称南镇街。南镇街是登山进香,拜谒三茅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建有四座券门,街道条石铺路,商铺林立。因满街买香烛和香草,曾被称“香火街”。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来年三月十八的香期和二月十五老子诞辰、十月初三大茅君生日庙会更是香客云集、游人如织。南镇街老街上有口古井,叫“白鹤泉”,井水清澈,号称“天下第八泉”,一年四季满满当当。古井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桂月(即八月),院门门楣方砖上刻有井名,相传“白鹤泉”三字是清代乾隆帝御笔亲书。红庙红庙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村名来自茅山的道观崇禧万寿宫。《茅山志》卷十七载:“崇禧万寿宫在丁公山前。隐居(陶弘景)华阳下馆。总辖诸山,此观为甲。崇禧万寿宫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时,唐太宗为王远知建“太平观”。宋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崇禧万寿宫是茅山三宫之一。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有梁昭明太子旧宅,即昭明太子读书台。昭明太子即萧统。萧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两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崇禧万寿宫又名华阳观。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华阳观位于茅山大茅峰下,旧名鸿禧院,唐宝历2年(826年)设置,即梁昭明太子旧宅。宋治平间赐名鸿禧观。宣和初改为华阳观。崇禧万寿宫院墙为红色,因此俗称红庙,此处建村,以宫得红庙村名。2016年8月28日,耗资近亿元占地120亩的茅山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全面峻工,举行了落成典礼与神像开光活动。下泊宫下泊宫,位于茅山中茅峰西南。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汉时,秣陵(南京)到句曲山有水路通船。《茅山志》记载:下泊宫为大茅真君盈于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自咸阳来句曲山外立茅舍以候二弟之处。唐代曾有修葺。后渐被废。为旧时乘舟登茅山下泊之地。南朝梁隐士陶弘景记曰:父老相传此处即茅盈的故宅。唐贞观十一年(637年)重立碑文为下泊宫。之后,茅山道院在此地建了一个下院,因当年茅盈在这里下泊,结庐修道,就命名为“下泊宫”。茅氏三兄弟日后于茅山得道成仙,成为后人尊崇的三茅真君,被供奉在大茅峰九霄万福宫,故下泊宫又被称为茅君旧宅。形成村子后,村以宫得名。村里曾有一块汉白玉碑,上面阴刻“三茅真君留迹处”,并有古井、龙池等遗迹。元陈辅诗:“咸阳龙虎此飞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