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死海不死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死海不死教案.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20/2/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死海不死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死海不死教案《死海不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质疑、分析,懂得“死”与“不死”的辨证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质疑、分析,理解文章。教学难点通过质疑,懂得“死”与“不死”的辨证关系。突破口课题《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又说不死,是否互相矛盾,这海到底是死海还是不死的海,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还记得吗,初一年级曾经学过世界地理,哪位同学能说出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接处。)一(阅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死海不死”的原因:?死海的地理位置及命名。?举例说明死海不死(人不会淹死)。?传说。?科学解释死海不死的原因(特征:浮力大。)(死):?说中死海的形成。?科学的解释死海形成的原因(形成原因:矿物质沉淀。):?死海的过去及现状。?死海的未来与预测。,提出质疑(先由学生提出质疑内容,老师归类后再一一质疑)。1(质疑课题,或提出突破口:标题上的两个“死”包含着一对矛盾,产生悬念,吸引人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海的干涸、消失;后一个“死”字指淹死、死掉,作动词。“不死”,指它浮力大(死海的特征),人不会下沉,也不会淹死,并有开发利用的前途。因而“死海不死”并不自相矛盾。,后来又不用呢,(有引号的是特称,有3处,在文首可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并有否定它的“死”;没有引号的122处,仅指一个内海的名称。)。:?第四段中的确数:;,20忆吨氯化钾。(尽管在现代测试条件下科学实验的结果能增强其可信度,但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盐称一称。因此,只能用约数表示。)?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75公里”是能测量得出的,应该是确数。“东西宽5至16公里”这一句表达得不准确,应该这样表达“死海最窄处是,公里,最宽处有,,公里。”):?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能否用24,来表示,(不能。因为23,25,是一个概数,大致在这个范围。如果改为24,则是确数,与实际不符。)?:“海水平均深度约,,,米,最深的地方约有,,,米。”这个表达准确吗,(准确。)四(质疑词句。:?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第一段)((((竟,表示出乎意料。甚至,表示更进一层。人们总以为浩浩荡荡海水中有无数生物,然而,死海却与众不同,并殃及周围生态环境,令人惊奇。)?第二段中“令人惊叹”、“自由游弋”中加点词的作用。(((((惊叹,表示与常理项背。自由,表示游弋的随意性。正由于这样,“死海不死”的题目才真切、可信。)。?第一段中“如此浩荡”与前文那些语句相照应,(与“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相照应。)?第四段首句“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其作用如何,(这是一句设问句,自问自答,又是承上启下的过度句。由事实与传说转到科学数据的具体说明。)五(质疑段落。,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其作用是什么,(因为第三段引用历史传说来证明死海不死,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行不行,为什么,(,先写奴隶在海里屡淹不死,这样,就在读者心里产生疑问,难道真的有神灵保佑,急于想从文章里去寻找答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