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本文首先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改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系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与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造价的确定和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1我国建设项目造价失调的原因分析 1)忽视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我国长期以来,普遍忽视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管理,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施工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建设单位常常主观臆断,随意确定建设规模;工程咨询单位不能独立、公正、客观、科学地进行估算,往往主动迎合建设单位意图或为方便立项而躲避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2)设计收费办法不合理,技术与经济分离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目前设计收费办法以及设计单位所承担责任的不合理,使得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形成的设计技术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与分秋色,但设计思想保守,经济观念缺乏,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落后,设计多半只图方便、凭经验而不作方案对比,甚至盲目追求安全度和设计收费,使造价管理在设计阶段处于失控状态。 3)发包条件不成熟,盲目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业主为了赶工期,往往在项目不具备发包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入招投标市场,特别是用于招标的文件、资料的内容和深度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导致投标单位无法计算正确的工程量,进行报价,专家评标时也无法公正合理的确认投标单位所报量和价的准确性。工程开工后,由于招标资料及图纸未能达到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仍要将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深化、完善,这样势必造成“三边”工程产生,并产生大量的设计变更和签证,使造价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失调。所谓理论上的全方位,也仅仅是对中间付款,变更工程,决算审核时的分散管理。所以说在施工阶段要强调全过程造价管理,即对目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彻底改变那种合同开口、事后算帐、最后审价斩一刀的做法。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设计变更事后签证。建设单位还常常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造成过多的设计变更及洽商,也是结算超预算,造成突破原有合同价的原因。 2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措施 1)投资决策阶段。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认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并进行审查,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2)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推行设计招标,开展方案竞赛,引进竞争机制。推行设计招标,引进竞争机制,迫使竞争者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模、工艺流程、功能方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