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市政道路养护工程技术部分.doc

格式:doc   大小:405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市政道路养护工程技术部分.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20/2/8 文件大小:4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市政道路养护工程技术部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第一章、概况和编制依据 第二章、常见病害的养护方案及检查井周围的病害、桥梁特殊结构 病害等的处理 第三章、保证养护维修工期、质量措施 第四章、夜间养护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措施 第五章、文明、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第六章、设施养护巡查人员、设备配备管理 第七章养护管理制度和养护台账资料档案建立 第八章、投诉受理机制承诺与应急处置预案 第九章、附图表 第一章、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主要为郎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维修工程采购项目Ⅱ标段:郎川大道、中港东路、伍员路、天子湖路等质保期合同已满的人行道合计面积约50万平米及背街巷道综合整治等项目;预算价为200万元/年。招标范围:人行道、路侧石、中央隔离带侧石、人行护栏和桥梁栏杆、背街巷道、隔离护栏,强弱电井盖等市政设施的巡查、看护和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养修施工计划在2016年6月开工,具体开工日期以业主签发的开工令为主。对于已建的市政设施,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养护工作对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确保城市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工程。所以我们应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持路面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构造物完好,保障行车安全。保持道路的抽检单元综合设施完好得分达98分以上。二、编制依据:1、《郎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维修工程采购项目招标文件》。2、有关规范、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200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第二章、常见病害的养护方案及检查井周围的病害、桥梁特殊结构病害等的处理一、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理1、、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进行处理。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的处治方法如下:、将有裂缝(小于5mm)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整平。、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横向或纵向裂缝,按裂缝宽度以如下步骤处治:、缝宽在3mm以内的裂缝:采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进行贴缝、隔缝处理。即:将土工布裁剪成长条状,宽度不宜小于50cm→~→沿裂缝粘贴条形土工布,土工布接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mm,搭接处应涂刷粘层沥青→~→在土工布粘层沥青上按3~5m3/1000m2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缝宽在3~5mm以内的裂缝:方法一:应先清除缝中杂物→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再填入干净石屑或粗中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石屑、砂等余料清除。方法二:采用两布三油进行处理即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再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在第二层布上最后刷一层沥青撒布石屑。(具体方法与一布两油相同)、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因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或沥青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如基层未破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或先按要求铺设土工布,再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改性沥青薄层罩面。、因面层而造成路基、基层破坏的严重龟裂,应先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进行面层处理。2、、因施工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面层上而成的拥包,将拥包刨除进行路面表面处治。、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铲除后整平、处治。、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出现多个拥包且面积较大,但基层稳定,则应用机械(如铣刨机)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拌或冷补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因基层顶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造成的推移变形引起的拥包,应将拥面层全部挖除,将水分晾晒干,并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作面层。、因路基软化、基层破坏而引起的面层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