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规范与不规范.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范与不规范.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范与不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范与不规范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从语言规范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规范的对象是语音、词汇、语法,而规范的途径是宣传、推广,也就是说这是如同北魏孝文帝一般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那么作为高层的传播途径——媒体,它的规范程度又有多少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播报员出现的几种错误。一、语音错误。首先,难字不会读,1999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塞浦路斯”的“浦”读“捕”。200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1:30播出的《中国人口》节目中,主持人将“武陟县”的“陟”读成“涉”。2000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8:09播出的《大风车》节目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把“唐玄奘”的“奘”读成“装”。其次,最显著的就是一字不变调,多音字不知道读那个音,儿化读音混乱等。影响最差的是,这些传媒人士会以自己的****惯用语当做是正确的语音读出,并且存在知错不改的现象,尤其北京地区的人,误以为自己说的话就是普通话,有点自以为是的性质。二、词汇、语法使用不当。2000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用“七月流火(天气渐凉)”来说天气酷热,这也是不懂《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句的意思,随便的断章取义。1997年1期《中国语文》的文章尖锐地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伊甸园’好像成了电视栏目诸多名称中颇受宠爱的一个。这跟把‘野***’作为名牌眼镜的品牌、把‘红磨坊’(巴黎红灯区的标志)作为歌厅的招牌不是同样的滑稽吗?”虽有大众发出批评,但是挡不住词语混杂的势头。2000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7:20播出的《东方时空》节目中,主持人说“萨达特为埃及……缔结了宝贵的和平”,“缔结”与“和平”的搭配不当,却出现在了一线频道的节目中。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你患的是乳癌,作为女性,我想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按照上下文意思说,应该说明的是“作为这么年轻的女性”(或者干脆不要“作为女性”)。以上错误据我所知,都是上中学时的语文改错的题目。2000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7:34播出的《动画城》节目中,小璐姐姐在回答小蜜蜂对澳门回归的问题时说:“……澳门就被侵略者强行租借去了……”,小蜜蜂接着说:“哦!我好像明白了,澳门好像猫咪小倍那样走丢了、迷路了,然后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回家的”。这样给孩子解释他长大后,会怎样看待这个历史问题?当“百度”从名词变成动词,继而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当小学生都在传唱“凄美了爱情”的时候,当“你有吃饭吗?”被语言机构承认不是病句的时候,我们惯有的语言知识已经被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了,规范和不规范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有学者说,造成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指的是节目量陡然增大,新闻的时效性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快节奏的工作中难免有些失误;有些语言规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