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话说漳河.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话说漳河.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话说漳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话说漳河】(2009-03-2012:27:00)漳河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人们常说黄河是母亲河,但是我自己常说漳河是我的母亲河。我直接喝过漳河的水,所以我知道,我所吃到的粮食中饱含着漳河的乳汁。记得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经常在村北漳河里濯足、戏水,也曾迎着汹涌的河水头遨游冲浪、下水摸鱼徒手捉鳖,可以说在哪个年龄阶段每天都泡在漳河里,戏水如平路,鱼鳖虾蟹闻风披靡。因此耳畔经常想起她轻微的波浪声和涨水时汹涌的隆隆声。这条河原是一条季节河常年有水,在冬天,干冰之下也活跃着潺潺的吟唱。在春天的阳光中,漳河水如一条素练,闪闪发光,慵懒而优美的穿过村北缓缓东去(我们的村庄名叫镇河村位于临漳县漳河南岸,本村原名薛村后来为了避免漳河灾害故改名镇河村)。她要去的是海河,最终的归属是渤海。途经山西、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经过河北的河床最长最宽,历史上在河北的故事也最多),是她勾起了我对大海的向往。一位本土作家佳地先生(赵晚芹)在《黎城八年抗战史话》写道,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黎城人民在太行区的领导下,开展生产自救,决定修筑漳南渠和漳北渠。从此,崇山峻岭间,漳河之水天上来,开始造福黎城百姓。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水利工程,将修渠建造的四座桥以四个人的名字命名,分别叫做“小平桥”、“伯承桥”、“秀峰桥”和“省贤桥”,分别代表太行区的党政军民。多年后,林县人民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历经多年,修建了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漳河之水,浇灌了万千公顷林州干涸的土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形成了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精神。林县经过多年的发展撤县建市,漳河水功不可没。其实在此之前,黎城人民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据说前不久,一个以远足探险为主要内容的俱乐部刚刚组织了一次漳河行活动。参加人员包括中外热爱探险的爱好者,对长治境内漳河的大小支流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收集了不少关于流域内生态、文化、民俗等人文地理资料。漳河在中国的水文资料里,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虽然流经晋冀豫,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可是其影响力却远不及其它的大江大河。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对于黎城乃至长治,甚至更多的地方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母亲河。多年来,各地区围绕漳河水资源纠纷不断,成为中国水事纠纷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直至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召集各方制定了分水方案,才予以彻底平息。你说,这条河不重要吗?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漳河的基本情况。漳河分浊漳河与清漳河两支,均发源于山西境内。浊漳河有南、北、西三源,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西源出于沁县西北漳源村,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林河。浊漳河南源全长134公里,向北流至襄垣县的甘村附近西源汇合;西源长81公里,与南源汇合后继续向北,至襄垣县合村口与北源汇合;北源长130公里,三源汇全后称浊漳河,经黎城,从平顺县下马塔营村出境入河南。山西境内河段全长231公里,流域面积1131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石梁站为8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730万吨。清漳河东源长104公里,西源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