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pdf.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pdf.pdf

上传人:sdhdjhty 2016/2/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徐明洲(南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河南南阳473058)【摘要】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3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以明胶海绵条为栓塞剂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PSE栓塞后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上升,较栓塞前有明显差异。32例脾栓塞面积在40%一70%,3例80%---90%。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我国乙型肝炎患者较多,患者晚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其他尚有黑热病、血吸虫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出现脾功能亢进。以前治疗此病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脾脏,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女14例,年龄26岁65岁,平均年龄48岁。所有病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L,血小板(、PLT)计数16X。10礼~93X10礼。B超、CT检查,脾脏肿大。食管钡餐或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有肖化道出血史者6例,少量腹腔积液4例。,常应用5FCobra导管,插管至脾动脉行超选择动脉造影,尽可能插管至脾下极动脉,但往往由于脾动脉迂曲,超选择插管至脾动脉分支血管较为困难,一般尽可能插管至脾动脉远端或脾门部,采用1mmX1mmX8mm明胶海绵条作为栓塞剂,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100ml生理盐水,缓慢推注明胶海绵条,手推造影剂观察血流速度减慢情况,血流明显减慢时,复查脾动脉造影,观察脾脏栓塞面积,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术前3d给予抗生素(常应用头孢噻肟钠),术后1周2周持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d和1、2,4周复查血常规,主要以WBC与PLT计数变化评价PSE疗效,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改变。2结果脾动脉栓塞前造影显示脾动脉迂曲、增粗、分支增多,实质期显示脾脏增大。栓塞后立即行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动脉血流明显减慢,脾脏内部显示大小不等的缺血压,32例患者脾栓塞面积在40%70%,3例80%90%。所有病例术后2周4周内WBC值均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LT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LT计数56X10礼215X109/L。35例患者术后食欲明显增加,乏力症状减轻。术后3周4周复查B超或CT,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反应及并发症:35例患者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持续4d14d,最高体温达39,2oC,术后4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部分患者轻度纳差、恶心。术后对症处理均有所缓解。1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0d后复查胸腔积液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脾脓肿、脾破裂。3讨论传统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脾脏,但对于儿童及老年患者,切除脾脏后可能产生“暴发性感染”,可致患者死亡,因为脾脏毕竟是人体免疫器官之一。经导管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使脾脏部分梗死,降低了脾脏吞噬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因而脾亢得以缓解,血压升高。而且可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