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才战与反恐战的共同之处所谓的“人才大战”(warfortalent)与所谓的“反恐战争”有一些共同之处。两者都需要对一些难以固定的东西进行大面积地、令人焦虑地搜索;两者都耗资不菲,而且两者都允许领导人夸大其辞。有时候,不能雇佣和留住最有能干的员工,听上去就像没有经过充分安检便让“基地组织”(al-Qaeda)成员通过出境关卡一样危险。但是,这样说话的老板无意中既暴露了他们可怜的判断力,也暴露出他们拙劣的英语掌握能力。(真正危险的事是向抽象名词宣“战”。“战争”一词往往伴随着死亡和破坏,除非这正是你所期望的,否则最好别用这个词,并坚持更“和平”的追求。) 关于人才问题的争论已过分到可怕的地步。正如露西•凯拉韦(LucyKellaway)几周前在本报所指出的,人才这个词已经贬值了,因为它被用作了“人”的同义词。人们现在承认了奥森•威尔斯(OrsonWelles)的才干。此外还有约翰•列侬(JohnLennon),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等。但是,那350个被挑出作为将来领导层后备力量的高级经理们,他们的才干又如何呢? 虽然如此,你仍会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对人才如此热衷,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现在,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在睡梦中宣布:“我们的员工是我们最大的资产。”只要部分“我们的员工”堪称人才,这种说法有时就可能是真的。在知识经济中,你需要吸引并留住知识丰富的人。最近在高端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几次小风波,便显示出当明星员工似乎要离开公司时,领导们可能会多么苦恼。有传言称,在恢复元气的玛莎百货(MarksandSpencer),零售主管安东尼•汤普森(AnthonyThompson)本打算辞职,但首席执行官斯图亚特•罗斯(StuartRose)设法说服他留了下来,至少是暂时留下。或许,汤普森得到了管理连锁超市森宝利(JSainsbury)的机会——如果罗斯那抑制住一半的收购森宝利梦想能够实现的话。在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高盛的传媒业明星银行家塞巴斯蒂安•格里格(SebastianGrigg)真的已决定跳槽,将于今年6月开始在瑞士信贷(CreditSuisse)工作。这些变动(或者,就汤普森而言,是没有实现的变动)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并引起了公众的密切关注。大众为何如此关注?因为这是两个非常罕见的例子,让人们得以一瞥通常不为外人所知的“留住”和“获取”人才的问题。尽管记者们最喜欢接到有关高层人士变动最新消息的爆料电话,但这种情况发生得还不够多。不过这一次,我们每周都在关注汤普森的心绪和即将离职的可能。在最终成为事实前,格里格的跳槽也受到了英国《金融时报》的追踪。雇主们痛恨他们的内部事务以这种方式被公开分析。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我们处在“人才大战”之中,你就应该想到会有各种各样的“战争”报道。媒体在猜测汤普森极为公开的犹豫不决,同时还给出了一个强烈的暗示:他已经“与猎头进行接触”。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当商界领袖们想起“人才”的时候,他们想起的往往是“猎头”。但这仍然是非常神秘的交易,这似乎是问题的一部分,正如它也是答案的一部分那样。猎头行业专家表示,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搜索”任务从未完成过。这可意味着有大量不满意的客户。当然,这方面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悖论。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一个业绩可以量化的年代,一个注重结果的年代。企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