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抚仙湖的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抚仙湖的建议.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2/24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抚仙湖的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抚仙湖的建议抚仙湖是滇中大地的母亲湖,养育了儿女,创造了历史,沉淀了文化,繁荣了经济,没有抚仙湖便没有滇中大地的文明与辉煌。历史以来湖水一直保持一类水质,但最近,一些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湖水受到一定污染,有的区域水质变成二类,个别地段甚至变成三类,还曾经出现过小面积蓝藻,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大自然向滇中儿女们敲响了保护抚仙湖的警钟。要永远保持抚仙湖的一类水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种植蓝莓既可提高植被绿化率,压缩传统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种植蓝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首选。蓝莓(乂称蓝浆果)是一种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的新兴水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詁由于蓝莓独特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保健功效,其果实和加工产品一时间风靡全球。蓝莓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价格高昂,鲜果零售价10—15美元/公斤;国内产地价100元/公斤;市场零售价100-300元/公斤。抚仙湖北岸的澈江县,,,据科技部门提供的资料,土壤、气候、水源条件得天独厚,不仅适合种植蓝莓,而且还可以培育反季蓝莓,全年都有蓝莓鲜果上市,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少有的现象。近年,澈江县多家蓝莓种植户的亩产量500—1000公斤,市场价100—150元/公斤,其经济效益是其他农作物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一、传统种植的经济效益和血源污源抚仙湖泾流区内基木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和和农田面源污染是抚仙湖主要的污染源。据有关部门监测显示,农田面源污染大于生活污染。抚仙湖东西南三面是山,耕地面积少,人口不多。北岸的澈江坝子有凤麓、龙街、右所三个乡镇,,(其中水田4万亩),是抚仙湖周边人口和耕地最多的地区。徵江坝子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但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产值较低,而且每年耍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沿湖的尖山、广龙、万海、吉花、右所、矣旧六个村委会为例。。其中,全年粮食作物面积7500多亩,春季种植经济作物秋季种植粮食、蔬菜、油料作物血积4000多亩,常年种植蔬菜面积4000多亩,花卉种植面积500多亩。经济收入:水稻、小麦、烤烟/亩2500—3000元,蔬菜/亩6000—8000元(其中菜碗豆/亩8000-10000元)。化肥施用量:粮食、经济作物/亩施氮肥(折合尿索)50—60公斤,磷肥50—60公斤;蔬菜(年种植3—4茬)亩施氮肥80—100公斤,磷肥50公斤(塑料大棚施肥量还远高于此数)。所有农作物和蔬菜部耍喷洒农药杀虫。据农科部门掌握的数据,农田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作物吸收利用率仅有30—40%,其余一部分被土壤吸附,一部分随水蒸气带入大气中,一部分被雨水冲走。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澈江坝子凤麓、龙街、右所三个乡镇,—,喷洒农药150—190吨,因此,农出中有相当数量的残留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流入抚仙湖,变成污染物。二、 徵江县种植蓝莓现状2004年,澈江县科学技术协会率先从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引进蓝莓种苗试种,2005年种植100亩,2008年蓝莓鲜果投放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全县注册登记种植蓝莓的企业、协会、合作社有7家,种植面积1200多亩,成为云南省蓝莓产品和种苗的供应地,带动了昆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