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宁乡十三中课程方案(2007年7月制定,2009年7月第一次修订)第一部分总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和学校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制定本方案以确保证我校新课程有序、规范推进。二、,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形成学校特色。,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能付诸实践,从而真正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体现学校特色综合评价制度。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为学校打造精品高中,促使学校走上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 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开拓创新原则。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适应我校办学思想的实施途径。积极稳妥原则。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计划,并逐步实施与推广。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判断改革举措取舍的主要标准。通力合作原则。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全校上下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学生家长的关心、理解、配合和支持。以校为本原则。借鉴省内外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发挥我校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立足实际,积极创设条件,探索在学校层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方式,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生成机制,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课程自主权,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二部分组织管理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学校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组长:校长成员:校务委员会成员及行政人员二、新课程实施办公室业务科是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的部门。由业务科具体组织课程实施工作,其职责是: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主任:业务副校长副主任:业务科领导成员:业务科成员各教研组长三、课程实施专家指导小组学校聘请省内外教育教学知名专家、省市县各学科教研员指导新课程实施工作,负责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指导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参与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开展通识培训,指导建立学生选课制度,对实施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年级组全面规划和落实本级学生新课程实施工作。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后年级组根据《宁乡十三中课程方案》制定出本级实施新课程实施的具体细则,编制学习手册,组织学生进行新课程相关知识学习,指导学生选修课程,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进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由年级组为主体,与业务科、学生科、团委一起对综合素质认定评价、学分认定学生毕业全面负责。组长:联点校长副组长:年级主任成员:年级书记、年级委员会成员、班主任、相关科室成员五、学科课程实施小组负责各学科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职责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对本学科教师提出及时调整意见。组长:各科教研组长成员:各学科教师第三部分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