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高中数学课评价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数学课评价标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数学课评价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数学课评价标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愈加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对其今后的教学改进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评职、聘用等切身利益。然而,目前通行的评课活动,仍然是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作为评课依据。表面上看,这些评价标准全面而细致,分项赋分,似乎很讲究“科学”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具有相当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影响到对课堂教学以及授课教师的全面、公正的评价。用此种方法评价出来的各类公开课、评优课,由于评价要素的不合理、不科学,发挥不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对象等,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既然“教无定法”,那么,又怎么可以用统一化的模式来评价呢?因此,打破统一化的评价标准,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真正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法有机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定位,培养与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竞争意识,将知识的传授作为载体,把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具体到高中数学科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赋予不同的评价要素。(一)总的评价原则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与学的过程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双向思维沟通和情感交流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多边活动的过程。一堂好的数学课,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其中应该是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是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并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双基出发,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发挥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学生是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包括参与的深度,是感性参与、还是理性参与,甚或是创新参与;参与的态度,是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是全部参与、大部分参与,还是少数人参与;,是否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扬团队精神;,教师是否善于以情商促智商。总之,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体原则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完美统一。(二)对高中知识形成课的评价高中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更突出。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才能揭示。由于受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看不透。譬如:立体几何中证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采取了先补成一个三棱柱,再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这里体现了割补思想,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本时是很难领会其深刻的内涵及广泛的应用的。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蕴藏在教材中的那些隐含信息发掘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