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死海不死》问题化教学设计一、大家听说过死海吗?知道的同学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参考答案: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水域,其水平面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约旦河从其北部注入。死海的长度约80公里,宽处约为18公里,湖水的表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最深处400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分为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其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00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二、展示多媒体PPT课件,请大家欣赏一下死海及其周围的景色以及人的活动。三、在本册书的第六单元,我们曾经学习过科普类读物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想一想:科普类的文章一般属于哪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说明文又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大家读一读《死海不死》,看一看这篇科普类(说明文)的文章又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参考答案:科普类的文章一般属于说明文。科普类的文章有三个特点:1、科学性;2、趣味性;3、通俗性。作为说明文,科普类的文章的任务是介绍有关知识,通常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特征,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总述到分述,从概括介绍到具体介绍。四、读了课文以后,大家对死海的状况有了一些了解了吧?能不能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死海有什么特征?从逻辑顺序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摆出了什么?参考答案:死海的特征主要有两个:1、无生命;2、浮力大。从逻辑顺序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摆出了有关现象。五、有的同学认为,文章第三段描写了一个传说在文中表现了罗马统帅狄杜的凶残和无奈,你的看法如何?这个传说的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认为描写传说是表现狄杜的凶残和无奈的看法不对,因为本文不是记叙文,文章的目的是要介绍有关死海的知识,描写这个传说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死海的特征之一:浮力大。它的作用相当于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但是与一般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相比,描写这个传说又有以下的独到的作用:1、体现了科普类文章的趣味性和通俗性;2、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死海的浮力大;3、说明死海浮力大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六、把“传说大约”这四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第一段中的“大概”呢?参考答案:不可以去掉。因为传说的内容并不完全可靠,“2000多年”也只是根据传说的内容大致估计的,去掉“传说大约”这几个字以后就变成肯定是在2000多年前发生的事,与事实不一定相符。第一段中用“大概”也是类似的情况,死海及其岸边无生物只是死海得名的原因之一,而并非全部的原因。本文用了“传说大约”和“大概”等词恰恰说明本文在介绍有关知识时留有充分的余地,体现了科普类文章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准确性。七、文章有没有揭示死海现象的本质?是在哪里揭示的?又是怎样揭示的?参考答案:揭示了。由本文的第四段揭示了本质。其本质是死海中含矿物质高,特别是盐类多,含盐量占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百分之二十五,通过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为什么死海的浮力大。八、第四段有没有揭示死海无生命的本质?是不是作者忘记了呢?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参考答案:没有直接揭示死海无生命的本质。但作者并没有忘记。实际上海水咸度高就是间接地揭示了死海无生命的本质,另外在第五段中有一句话:“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传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