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央电大“一村一”《小城镇建设》论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学员姓名 学号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学 校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二00九年月日目录一、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3)二、 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4)二、 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5-10)1、 小镇建设冃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5)2、 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6)3、 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7-8)4、 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8-9)5、 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9-10)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内容捉要】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己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己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収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山于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英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担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性纽•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等等。对以上问题如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止确处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就会有大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就会大大加快。【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人口产业政策【正文】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Z-o迅速发展起來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Z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T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而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冃上T业项冃,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二、 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來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耍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东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T业化水平仍很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Z规模扩大。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耍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搞小城镇建设似乎乂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载体轻内容,不少地方高标准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而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使小城镇建设没有经济支撑。非农产业集中效果不好。东部发达地区业已分散的乡镇金业搬迁成本太高,只好维持现状。中、西部地区则缺乏乡镇企业,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工业,或者说还没有开始农村工业化进程,也就没有集中的对象。三、 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冃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具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