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探索.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探索.doc

上传人:hnet653 2016/2/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探索农村供水工程公益性兼有扶贫性,服务对象是农村村民,投资回报率低。多数工程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没有按全成本核定水价,水费中没有折旧费和大修费积累。在水费收取中,也不能切实做到计量收费,按人头、牲畜个数收取,与实际用水出入较大。部分水厂虽然核定了一部分维修费,但这部分资金由村组管理,占用挤用现象较多,未能足额用于工程维修和养护。工程设施出现问题,无钱修,无人管,长效运营无法保障。农村供水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人均供水管线长,管网漏失率大,运行成本大大高于城市供水。个别高扬程、多级抽供水工程,输配水管网长,电能消耗和水量损失较大,,且多属于偏远贫困地区,按完全成本收费农民负担过重,不按成本收费工程运转举步为艰,水利部门下大力气修好工程,又陷入管理不济、资金缺口大的尴尬境地。如岐山县周原供水站,三级加压供水,解决了北部沿山一带6000多人的吃水问题,耗电量每月高达9400kWh~11000kWh,,但因北部山区群众生活贫困,,水利部门管理维护压力很大。(1)改造部分饮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降低供水成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的改水工程设计标准低,供水规模小,多以单村分散供水为主,经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对这部分工程,应按照水源条件,改造整合单村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降低供水成本,提升工程效益。对改造后的工程按规模由水利部门统管或监管,按照成本统一核定水价,供水入户,计量收费到户,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2)理顺产权关系,分级分类管理。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小不一,产权关系复杂,单靠哪一种方式都很难管得好。在管理上,可推行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产权分级管理的模式。一是对受益区跨乡跨村、以国家投资为主的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局组建专业供水站或委托供水公司管理;入户管道由村民自行管理。二是对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明确产权归集体所有,实行乡镇水务站直管。各水厂的负责人由乡镇水务管理站人员兼任,聘请村民代表参与管理。三是推行供水协会管理。各乡镇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对供水范围小、供水人口少的饮水工程推行用水户参与的“议事会”制度,实行民主化管理。通过着力推行参与式管理,落实管理责任,逐步化解供水工程管理主体缺位,有人建,没人管,用不长的难题。(3)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的核定,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针对工程涉及的人口数量,用水定额和每天需要供水时间,计算出用水量、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并按工程固定资产原值和整体工程综合折旧费率(或大修费率)计算折旧和大修费,计入成本后确定成本水价。但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不同,城市供水水价可以按照市场机制来制定,而农村供水水价则不行,一方面是农村群众的收入较低,承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供水成本高。水价高了群众承受不起,有可能放弃安全的饮水而回到以前的状态,难以实现国家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目的;水价低了,工程运行的经费难以保障,影响工程效益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在群众承受的可能与工程运行的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依据水源和运行成本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和计量收费。(4)建立饮水工程维修基金制度。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制度,实现水费积累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