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致橡树》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所表示的爱情观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重复朗读品味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所表示的爱情观的内容。3、教学难点: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影视剧爱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导入:当女主人公以凡人素素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即使天族太子夜华再爱她也无法护她周全,她不但失去了双眼,最后还跳下了诛仙台;当她以白浅上神、青丘女帝的身份出现时,四海八荒都对她非常尊敬,她不但能够夺回自己的眼睛,还能够顺利地站在太子夜华的身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舒婷的《致橡树》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作者)(二)配乐朗诵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找出朗读中出现的三个错误,同时思考上节课布置的问题。(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诗人在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出现了六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她们自由表示,培养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示能力)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她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但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经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能够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但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她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能够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2、诗人经过哪些词语表明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绝不像绝不学不止像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来争取一种女性尊严和地位。诗人的抗争决心,这种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3、作者在第二部分,运用哪两个意象来表明自己的爱情观?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