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同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4、分层目标:上限:::本节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最终汇总出教学结论。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入接触,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尚有不足,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难点突破,最终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过程和方法。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发散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4、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识。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一、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思考,回答、分析。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思考、回答、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