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清洁生产审计程序.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洁生产审计程序.doc

上传人:1301487**** 2020/3/8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洁生产审计程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洁生产审核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1清洁生产的产生及进展清洁生产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污染预防审计;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尤其在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的进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峻,能源和资源的短缺也日益困扰着人们,在经历了几十年末端治理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环保历程,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靠污染治理来改善环境是有限的,关怀产品生产过程更为有效,因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国际:·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中心制定《清洁生产打算》;·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号召开展清洁生产技术;·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5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出台《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中国签字;国内:·92年5月,我国举办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中国推出了《中国清洁生产行动打算》草案;国务院公布了《环境与进展十大对策》,明确宣布实行可持续进展战略,需采纳清洁工艺;·93年10月,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高度评价推选清洁生产意义,把实施清洁生产作为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方案领域;·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爱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新扩改项目采纳清洁生产工艺;·9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公布《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公布《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10个都市,石化、冶金等5个行业进行试点,山西、陕西、辽宁、江苏、沈阳等省市颁布了地点性清洁生产政策法规;·2003年国家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从机构上,95年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核心:污染预防):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制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阻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制造性的思想:末端治理(被动)——变主动行动(污染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给出的定义:“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纳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治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幸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统一;对产品生产过程采纳预防污染,减少废物产生;“污染预防”方面的内涵表现在:·采纳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能耗高而效率低的产污量大、污染重的工艺和设备;·加强治理,减少跑、冒、滴、漏、物料流失;·处理排放的污染物时采取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装置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置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除“预防”外,还有以下两层含义:·可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不断的持续进行的过程;·防止污染物转移:将气、水、土地等环境介质作为一个整体,幸免末端治理中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转移;: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服务;·可持续进展战略要求,实现环境和资源爱护和有效治理;·是操纵污染的有效手段(被动主动,强调污染预防);·降低末端治理负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清洁生产审计;·开发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打算,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方案以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第二节清洁生产审计(审核),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在实施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鲜亮的目的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系统性:以生产过程为主体,从原料投入到产品改进,从技术革新到加强治理,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实施的系统的完整的方法学;·突出预防性;·符合经济性;·强调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