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动公务员扫大街务的是正业吗【素材回放】 7月下旬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很是“扎眼”。他们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的红袖章,又将这一群体与环卫工人相区别。他们来自济宁市任城区各个机关,他们的身份,是机关里的公务员。公开报道中,任城区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发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而公务员“扫街”,正是动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当地市民、网友质疑,公务员上街执勤是“不务正业”,甚至会影响机关办事效率。任城当地多个机关向新京报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回应称,创卫工作系统一安排,事先做了统筹安排,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素材解读】公务员扫大街,之所以备受非议,其原因可谓显而易见。在不少人看来,此举大费周章、煞有介事,到头来却只是“集中力量办小事”而已:一方面,劳师动众让公务员扫街实在有浪费人力之嫌;另一方面,创卫以及后续的“授誉”过程,已经越来越无法激起市民的价值认同与内心共鸣。发动公务员扫街,虽能在一段时间确保市容相对整洁,终究亦非长久之计。从长远来看,公务员的发展方向,势必是专业化、技术化、细分化。这意味着,今后若还要发动诸如“公务员扫街”一类的活动,其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所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公务员个体价值和业务属性的不断提升,不加区别、不讲效率的“集中用人”行为,注定应变得慎之又慎才是。【适用话题】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引以为戒正视问题、调整方法,不断完善、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体制机制,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症良方”【素材锐评】公务员扫大街此处为何无“掌声”?扫大街属于一般性公益劳动,没有技术含量,大人小孩均可为,公务员扫大街,本不稀奇,也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济宁的这些公务员扫大街却被戴上“不务正业”的帽子,市民反而不买账了呢?形式主义让人深恶痛绝。在市民眼里,看见大批交警、城管上街执勤,一定是有重要领导要来视察了,或者出现像济宁这样大规模的公务员“拉练式”扫大街,说明要创卫迎检了。一句话只要是反常现象,必有非常事情发生。在市民看来,突然出现的公务员扫大街不过是“突击任务”而已,是典型的做样子,这样的现象,就像流行感冒“来得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