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近五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一览表年份篇名题目2013《何容何许人》“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安娜之死》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比邻而居》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请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会明》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意蕴。(6分)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忆》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江苏挚爱:小说结尾的艺术找规律考点:两类结尾的意蕴与表达效果考纲: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可从写作背景、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氛围、主题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探究语言风格的术语:冷静克制、幽默讽刺、含蓄蕴藉、质朴平实、慷慨悲凉、华美绚丽、多用口语……【学习目标】内容含义情感升华(主人公)人物形象主题主旨(作者)结尾的表达效果—答题要点小说四要素+表达技巧+语言风格(1)表达技巧(手法)。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2)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3)环境。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烘托渲染;(4)情节结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5)主题与情感。深化主旨,升华情感;(6)语言风格。结尾的意蕴———答题要点内容含义人物形象(表现性格、心理、命运)情感升华(主人公+作者)主题主旨(作者写作目的:表达了、批判了、赞扬了、讴歌了、讽刺了)《老妇与猫》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结构上: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社会环境上:以猫的死象征人情冷漠、官僚不作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物形象上: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主题上: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语言风格上:叙述幽默而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感情。0分2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