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3、渔歌子(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二)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示词中意境。(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2、读题(强调子读zǐ);①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②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4、展示读,师正音①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②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③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④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她在干什么?)(生①她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②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生③在桃花丛中,她……生④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上。)(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这样的风,我们能够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①很细很细;生②像牛毛,像绣花;生③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春风拂面微风吹拂凉风习习清风徐徐毛毛雨毛毛细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细雨绵绵绵绵小雨细雨如烟烟雨蒙蒙细雨飘零阴雨绵绵淅淅沥沥雨丝飘洒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能够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三、品读词眼,感悟心境(一)自由读词,寻找原因(二)品读想象,寻“不须归”之源。1、词人为什么不想回家?(生:景色美、春景美)①有哪些景物很美呢?请圈出写到的景物?②反馈、出图:山、白鹭、花、水、鳜鱼、风雨、箬笠,蓑衣随机了解:西塞山、白鹭、鳜鱼③这些景物哪方面很美呢?A、(外显)颜色美:你怎样知道的?(白、青、绿)(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B、(隐藏)颜色美:除了白、青、绿这三种色彩,你仿佛还看到了哪些色彩?又是从哪些词语想象到的?(西塞山:郁郁葱葱青翠;桃花:粉红;鳜鱼:青黄间有黑斑,肉质细嫩而鲜美)④仅仅是被迷人的春光陶醉了吗?(生:鳜鱼肥板书)⑤青翠的西塞山,白鹭飞翔,粉红的桃花,鳜鱼鲜美,多么清新,多么明丽呀!A、谁想读读1、2两句?多么享受呀,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何乐而不为呢?谁想当当快乐的张志和!谁想当当幸福的张志和!B、谁能(还想)让白鹭飞得更高,鱼儿更欢跃?自由读。C、指名读。D、再指名读。2、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配乐)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