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追寻“印”的足迹.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印”的足迹.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3/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印”的足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印”的足迹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追寻“印”的足迹追寻“印”的足迹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的中国心》曾广为传唱,其中有一句歌词就是“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可见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仍然是一枚中国印,它将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认识我们的中国印。印章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是一种征信工具,以后因文人的介入和印钮、印材的多样化逐渐衍变成一种具有综合价值的艺术品。中国印章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在帝尧时期,我国先民就用一种刻有图形的陶拍,来拍打制成的陶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这陶拍应是中国印章的雏形。据史书记载,黄帝和尧帝曾有过印章,印文分别为“天王符玺”和“天赤帝符玺”。印章在我国古时称“印”和“玺”,之后又有章、阻章、图书、记、图记、铭记、宝、戳子、关防等别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执信也,从爪,会意。爪持节,以表信也。”说明了印的用途之一。而《周礼?地官?司市》中的“凡通货以玺节出入”则是说从事贸易的人,必须持有管理市场的官员所颁发的玺节,因此也有“货贿用玺节”的说法。古玺除了标记、凭证作用外,还有“检封”的用途,称“固封玺”,也称“封泥印”。看来玺在古代有很多实用价值。据说,“乘舆六玺”和“传国玺”是秦始皇拥有的7枚玺,玺文分别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前6枚称“乘舆六玺”,后1枚为“传国玺”。其中,“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天子信玺”用以拜封王侯,而“天子行玺”用以发兵。可见,“乘舆六玺”皆为国家公章,只有“传国玺”是历代国家最高权力的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凭信,是皇帝身份的凭证。汉代玺印和私章特点突出。除了皇帝可以用玉玺之外,还扩延到了皇太后和皇后;此外,各诸侯王用的也称玺,如“淮阳玉玺”、“广陵玉玺”等,但却不能用玉琢制,是用黄金铸凿而成。汉代还以印章的材质、称谓、钮雕、绶带等区别官位大小。皇太子之印称章,用黄金铸凿,龟钮;诸侯王,金玺绿绶;彻侯,金印紫绶;相国丞相,也是金印紫绶。文官之印多为铸成,武官之印多锤凿而就,字不足叫者以“之”、“章”字凑足。魏晋至唐的印章变化明显。因为纸张、布帛的使用,公文、书信等的篇幅开始变得较大,所以自南北朝起,印章的形制也愈来愈大,“几乎大过汉魏印之半”。至唐代,武则天认为“玺”与“死”谐音,故改玺为宝。“八玺”改称“八宝”。天子八宝,一曰神宝,二曰受命宝,三曰皇帝行宝,四曰皇帝之宝,五曰皇帝信宝,六曰天子行宝,七曰天子之宝,八曰天子信宝。为便于用在布告或公文上以醒人目,官印则放大尺寸,印文由官职名改为官府衙门名。由于印章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不便于佩带,改盛之于匣。印背铸鼻钮,以便把持钤印。钤,即盖章、盖印,如,钤印弥封就是指盖了印的密封文书。同时,还刻制官名和铸印年月,以防伪造。宋元时期印章的代表是官印和文人印章。,厚5厘米,并一改螭虎钮的惯例为盘龙钮。入印文字多为篆体,但元朝元工时为八思巴文(即蒙古新字)与篆书并用。有趣的是,官印的入印文体已全然为屈曲折叠、故作繁褥的“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其实,“九叠篆”不尽九叠,如“勾当公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