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高斯的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斯的故事.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11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斯的故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斯的故事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後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数学曾经不及格华罗庚(1910~1985年),他出身于江苏金坛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杂货店老板。说来有趣,在父亲40岁那年,华罗庚出生了,他一生下来就被用两个箩筐扣上。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容易被养活。,箩‖字去了,竹‖是,罗‖,,庚‖与,根‖同音。当时中国贫穷人家的父母,最担心的孩子活不长。华罗庚这个名字正寄托了父亲对他的祝愿,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又在中华职业学校念过一年半,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华罗庚20岁那年,一场伤寒病又使他的一条腿残疾了。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学,成为了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无疑是数学天才。小时候的华罗庚其实很贪玩,常常逃学去看社戏。他念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数学时,他因为想早点交卷出去玩,试卷写得很潦草,所以这次数学考试他不及格。经过那次教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一用功,他在数学上面的天份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以至于后来数学老师每逢考试的时候,就把他拉到一边,悄声对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去玩吧。‖华罗庚在念初中时大显,锋芒‖的是他看出了胡适的逻辑错误。初二那年,他的一位语文老师,是胡适的崇拜者,经常要学生读胡适的作品,并写读后心得,有一次分配给华罗庚读的是胡适的《尝试集》。华罗庚只看了胡适《尝试集》前面的,序诗‖,就掩卷不看了。序诗是: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他在,读后心得‖写道:这首诗中的两个,尝试‖,概念根本不同,第一个,尝试‖是,只试一次‖的,尝试‖,第二个,尝试‖则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胡适对,尝试‖的观念尚且混淆,他的《尝试集》还值得我读吗,当时他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就看得出胡适的逻辑错误,足见其缜密的,科学头脑‖。,周公诛管蔡‖的风波也是跟着位语文老师有关的,有一次这位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周公诛管蔡论‖。依正史说法,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他们不服,联合商朝后裔武庚一起叛乱,结果被周公平定。管、蔡被诛。做这个题目,一般的写法是说周公诛管蔡,诛得对的。但华罗庚却做,反面文章‖,他说周公倘若不诛管蔡,说不定他自己也会造反的。正因为管蔡看出他的意图,所以他才把管蔡杀了灭口。但他既然用维护周室的名目来诛叛逆,他做了这件事,自己就不便造反了。那位语文老师这次更恼火了,大骂华罗庚,污蔑圣人‖,几乎要号召学生们,鸣鼓而攻‖之。华罗庚辩解说:倘若你只许有一种写法,为什么你出的题目不叫做,周公诛管蔡颂‖,既然题目有,论‖字,那就应该准许别人,议论‖,是议论就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这段辩驳,,逻辑性‖是很强的。那位老师也只好不了了之。华罗庚的故事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