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报告“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组主持人:***执笔人:***课题组成员:***1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互助、合作、探究性学习。多种形式的互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对班级内一些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改善这种状况是十分必要的。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发展。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同一班级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怎样有效改变这种情况?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转化,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其学习成绩,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情况比较复杂,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厌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要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只有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均衡教育。另外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也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摸底分析,了解到了学生厌学的种种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是学生自身基础较差,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较慢,跟不上教学节拍和步调,造成掉队。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学习兴趣。是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方法不好,事倍功半,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四是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远比无边无止的计算、2识记有意思,使得其投入学习时间少,心思大多都花在课外的地方。2、学生家庭环境原因经调查,造成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失去,孩子缺失完整家庭的关爱。这类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明显,容易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不愿意和师生交往,形成一种封闭的心理环境,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是留守儿童。现在农村,许多孩子家长纷纷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里,形成隔代家庭。学生和爷爷奶奶交流较少,对孩子过于迁就、溺爱,学习上关心不够。学生受环境影响,易到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场所,受这些场所的影响,产生厌学现象。是父母影响。许多父母不考虑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在家关系不和、冷战、吵骂或者经常打牌赌博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状况,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稳定。现在社会丰富多彩,生活压力大,父母整日忙于自身事情,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漠不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并不是俯下身子帮孩子解决,而是指责和打骂。家长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其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更加厌学。3、学习环境原因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教师教学行为。(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乐于学习。反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不经意失态言行或处理事情不当的方式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失去信任和尊重,师生关系恶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表现机会较多,而成绩差的学生较少获得表现机会,长此以往使他们变得更加消极、被动,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失去进步的机会,进而失去积极向上的愿望。学生关系。据调查表明,学生常常学习好的聚集一起,差的聚在一块,形成学习上对立的两个群体,好学生不屑于和学习差的为伍,差学生也不愿和好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和问题,学生之间缺乏信任和互帮互助,形成两极分化。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未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完全把握新教材,教法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处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等关系,学生上课感到乏味、枯燥是形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3针对以上原因,经我们科研课题小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明确提出通过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种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乐学、善学。(一)家校互动我们在家校互动,改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兴趣这个研究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家访和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课题组成员通过家访,我们又一次强烈感受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他们为让子女成才愿意不惜一切,孩子们要什么给什么。在家从不让学生做家务活,担心耽误他们的学习。家长这种心态占多数,也是难能可贵的。初二三班学生高顺楷,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