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生平和著作
朱载堉(ù)是我国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律历学家、音乐家,同时
也是一位愤世嫉俗的诗歌作家。科学家的冷静头脑和艺术家入世激情在这位
天才人物的身上构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相依并存的、和谐的同一体,使他
的成就达到了明代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的顶峰。
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嘉靖十五年(公元年)生于河南怀
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县)。他是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朱元璋的
世孙。
按《河南通志》记载,朱载堉“儿时即悟先学。稍长,无师授,辄能累
黍定黄钟,演为象法、算经、审律、制器、音协节和,妙有神解。”他自幼
聪明伶俐,在数学和音乐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他称自己:“少嗜音律,长
而益得其趣,是以乐学之说颇异于众。”又说他在岁左右,就非常喜欢读
《性理大全》、《律吕新书》、《洪范》、《皇极内篇》等数学著作,每次
阅读:一面口中背诵,一面在纸上计算,研究这些书的时间长了,也就能领
会书中的数学要旨。
虽然《明史·诸王列传》中对他的生平记载很少,但沁阳民间却流传着
有关这位王子的大量传说和故事。据说,朱载堉出生时,他的母亲高妃怀胎
已经个月。正当家人为高妃迟迟不分娩而犯愁的时候,宫前飞来一只凤
凰,边舞边鸣。府里的人都认为是个好兆。果然,高妃一高兴,朱载堉便出
世了。可是,朱载堉极会哭闹,常常夜啼,使家人不得安宁。有一天,他父
亲郑恭王为缓解孩子的哭闹,吹起了箫,谁知朱载堉一听到箫声就停止啼哭。
从此,箫管成了终日陪伴他的宠物。
关于朱载堉求学,有过一个故事。那年礼部尚书何塘告老还乡,在沁阳
天鹅池畔建了一座“景贤书院”,公开招收弟子授读,应试者络绎不绝。当
时应试儿童都由父母带领前往,唯有朱载堉独自前来。何塘问他怎么独自一
人,他回答:“家有父母,校有师尊,咋能说独自?”何塘听了很高兴,又
问他年纪多大,叫什么名字。他说:“童生八月荷月满,若年足十不差三”。
落款“乐乐乐”。何塘沉思片刻后,解释道:“小小顽童岁半,以乐(è)
为志律当先,乐(è)在其中性且直,光华焯乐( ò)在来年。”之后,何
塘十分赞赏朱载堉的才华,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朱载堉对音乐特别敏感。据说年少时有一次在山上游春,突然听见琴声。
他寻声找去,才知道是山弯小溪水珠下滴在岩石上发出的声音。后来,他怎
么也忘不了这“水琴声”。有一天他的书童打碎了一只碗,碎碗的声音唤起
了他用几只装水的碗组成乐器来演奏“水琴”的灵感。后来他从事著述和作
曲,也往往与水琴声相关。
孩提时代的朱载堉好学多问,但也常常提一些常见而又不易知其所以然
的问题来诘难老师。比如,“古琴为什么是七根弦”;“箫一管一音,笙那
么多管长短不齐为什么也吹一音”等,老师常被他问住。
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但是,数百年过去了,
这些故事依然流传,足见这位王子给人们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和沁阳人民
对他的尊敬。
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笃信儒家学说,因此,他和好道教、奢侈至极的嘉
靖皇帝在思想观念上有极大分歧。他不仅不给朝廷进香,还上书规谏嘉靖皇
帝,言词恳切、直率。皇帝不听劝告,反而以为朱厚烷有意毁谤和嘲笑他,
于是将那个为朱厚烷送规谏书到京的使者治罪下狱。就在这时,朱厚烷的叔
伯朱祐橏为了夺取朱厚烷郑恭王的爵位,乘嘉靖皇帝对厚烷恼怒之际,上书
诬告厚烷有条叛逆之罪。朱厚烷也不甘示弱,告祐橏预谋夺爵、纵恶殃民。
朝廷经过一番调查后,对朱祐橏仍为庶人,而将朱厚烷削去爵位,并将其禁
锢在祖籍安徽凤阳。那年是嘉靖二十九年( 年),朱载堉才岁。
朱载堉对父亲无罪而被拘囚,十分愤恨。他在王宫门外修建了一间土屋,
以稻草为席子独自居住了年。在这段漫长的独居生活中,朱载堉潜心攻
读,发愤著述。嘉靖三十九年(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音乐学著述《瑟
谱》。在《瑟谱小序》中,他自称“狂生”,署名为“山阳酒狂仙客”。
世宗朱厚熜死后,穆宗朱载堉嗣帝位,朱厚烷得到了平反。隆庆元年(
年)正月恢复了朱厚烷郑恭王的爵位,同年月,恢复朱载堉的世子冠带。
第二年,朱载堉结束了独居生活,搬出了土屋,回到郑王府,这一年他
岁。
完成《瑟谱》后的余年,朱载堉对音律、历法,“志之所好、乐而忘
倦”,先后写下了《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算学新
说》、《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附《音义》)》、
《操缦古乐谱》、《旋宫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小
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等大量著作。步入晚年,他
仍勤于著述,《律吕正论》、《律吕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