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999年,黑龙江电视台新开《新闻夜航》专栏,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栏目现身,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后更名为《第七日》)“开始工作”……上述新闻栏目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开启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独秀时代。如今,已走过十个年头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秉承“三贴近”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与此同时,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和行为职能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理念与态度的独立追求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而是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范式。(一)“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眼下,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过分猎奇、低俗不堪,既丧失了自身的新闻特性,更是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平民立场为切入点,透露出一种人文情怀。其核心理念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是“三贴近”原则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贯彻和体现,得到了政府整体意识形态宣传导向强有力的支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新闻传播在特定时代的特殊现象。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以民为本”和倡导公共意见表达的积极因素,从最简单的百姓生活中提炼出反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脉搏的动向,从而推动社会改良,目前出现的极力回归新闻特性却又在背离新闻特性的价值理念亟待矫正。民生新闻强调审美,摒弃繁琐低俗,其本质在于用思想讲述故事,用精神抚慰心灵,以人文关怀的彰显来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应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注重信息的主流取向、情感的深层抚慰和意义的理性启发来全面实现民本理念,最终发挥出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二)“贴近民生”的独立关照态度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两者的显著区别主要在于,社会新闻更多地从传播(媒体中心)的角度播报,而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受众)中心的角度播报,更多地体现了民生的视野、平民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民生新闻是中国当代语境下催生的中国特色词汇,而公共新闻是美国的新闻学者结合美国的新闻实践提出的,它的主旨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题材的关注,提高公众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公共新闻的概念与民生新闻并不冲突,民生新闻是关怀民众,情为民所系,公共新闻则是尊重公民作用,想办法提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中的能力。在中国,民生新闻不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而是一种观照新闻的角度和在选材上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突破,其代表了一种态度,表现出了一种新闻立场,即一种独立的、特色的选取新闻的角度。二、民生新闻:内涵与形式的双重提升内涵和形式作为民生新闻的两张王牌,是其发展创新的根本立足点,处在发展期的民生新闻不仅要拓展报道领域,强化新闻策划,更要创新报道形式,凸显特色风格。(一)“大民生”与“小民生”并举,服务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