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河北省粮食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前言部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盛产小麦和玉米两大骨干品种,稻谷、油料、杂粮等也占有一定份额。“十五”期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产业进入生产区域化、品种优质化、购销市场化、经营产业化的新阶段,特别是作为粮食产业链条中关键环节的粮食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杂粮、花生、棉籽等粮食和油料的加工。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提升粮油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粮油加工业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我省粮油加工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粮食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面提升我省粮油加工业产业水平,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进一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粮食资源的转化增值及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五”时期粮食加工业取得的成就“十五”期间,我省粮油加工企业充分依托粮油基础资源优势,积极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立足省内,面向京津,服务全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了规模化、集团化生产,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着较高声誉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十一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粮油加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转化企业308家,资产总额19&1亿元,加工转化粮食1399万吨,,,年末从业人数6万人。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130家,%;大米加工企业11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5家,%;饲料加工企业71家,%;淀粉加工企业28家,%;其他企业53家,%o按可比口径计算,2005年全省粮油加工业产品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占全国的6%。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在全国粮食加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二)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十五”期间,随着粮食企业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非国有经济在全省粮食加工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成为引导粮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从企业所有制构成看,在全省粮食加工转化企业中,私营企业163家,占53%;股份制企业106家,占3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家,占5%;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家,占4%;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共11家,占4%。从企业资本构成看,,占45%;外商投资、,占26%;,占20%。从产品产值看,,占38%;,占37%;,占20%。(三) 粮油加工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小麦、玉米是我省两大主导粮食品种,以品质高、产量大而闻名。“十五”期间,随着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粮食品种区域集中趋势明显,已经形成了京山、京广铁路沿线的优质小麦、专用玉米生产带,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和北部地区的杂粮集中生产区,冀东、冀中、冀南和坝上优质油料主产区域。按照粮源分布格局,我省粮食加工业也呈现出区域化格局。小麦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等市,日处理小麦能力在500吨以上企业有10家,主要集中在南部5市。,。饲料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邢台、石家庄等市,,占全省产量的30%。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和廊坊两市,其中秦皇岛市2005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68万吨,%,年转化大豆201万吨,%。稻谷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市,,占全省产量的68%。总的看,我省粮食加工业呈现出依托产地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的格局。(四)粮油加工业服务范围以京、津等北方主销区为主。我省毗邻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与东北三省相接,成品粮油的销售半径主要集中在周边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