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我们的家在哪里》教学反思——李小梅一、 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目标:品德课程总H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晶社课程屮设置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H的就在于以现实生活屮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屮成长;从各个不同方而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因此,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H的,最终F1的是,地理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服务的。所以,在地理型的品徳课堂教学屮,我们强调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吋,更应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牛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也就是说,品德课堂屮的地理必须变成了人文的地理,生活的地理,有生命活力的地理,把地理性的品德课也上得具有浓浓的品德味。二、 概述:“我们的家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品徳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九主题活动《我们都有一个家》中第三主题活动。本单元主要是“地理题材”,分别通过“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以屮国这个“大家庭”为屮心,让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认识和热爱小国这个“大家”,并在了解屮国初步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发展初步的国际意识。特别是“我们的家在哪里”这一课将把儿童的H光引向卅界,让儿童知道屮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树立初步的全球意识。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屮,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品徳教育是融为一体的。“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既是地理方面的落脚点,更是德育的出发点。只有在充分地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地域特色后,学生才能有主动了解世界家乡的欲望,以及热爱家乡的感情。因此在设计的吋候,考虑到二年级的孩子对于自己熟悉的“家”——厦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我从“小家——厦门”入手,从而引向对“大家——屮国”的热爱之情。三、教学体会:(一)、活用教材、关注情境、了解学情、激发兴趣1、 由于本课是有关方位的地理题材的品生社教学,对于二年级孩子而言,要在地图或地球仪上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找出相应的位置还是比较有难度,也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贯穿教学,提高学习情趣。游戏的名称叫“奇兵寻宋”,并配以相应的评价手段——扬帆起航,激发学生挑战的激情,探知的欲望。孩子们在游戏屮学习,课堂互动活跃,很简单地在地图上分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由此导入课题,很顺利地找到“厦门”在我国的“东南”方向,屮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简单的挑战更进一•步地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屮。2、 品生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学生的行为冃标为主线贯穿教学。而本课的主线是要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另外地理题材的品生课,这样的课因为知识性较强,学生容易在感情的体验上出现断层,难以达成“热爱家乡”的情感H标。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托教材,囤绕“地理位置”这个源点,找到更多地理和徳育的契合点,以达成情感教学H标,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于是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工具,找了不少有关厦门比较熟悉的景点图片,如“美丽的赏箸胡”、“白鹭洲公园”、“胡里山炮台”、“环岛路美景”等等,配上美妙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