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消毒术语(一)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二)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过程)。(三)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1、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氢消毒剂、环氧乙烷等。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乙醇、乙丙醇、酚、碘伏等。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氯已定、氯羟基苯醚等。(四)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一般以细菌芽孢为指标)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五)抗菌过去抗菌在医院消毒领域是指对活组织表面即活体皮肤和粘膜的消毒,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内的抗菌药物不属于此范围。现在抗菌的定义有了扩大,把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都可称为“抗菌”,尤其在未能分清消毒或抑菌情况时把对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抗菌,如抗菌涂料、抗菌纱布等。(六)防腐防腐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如用甲醛处理动物标本组织。(七)抑菌抑菌是指细菌停止生长繁殖的处理。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细菌使之停止生长繁殖,而这种物质一旦与细菌脱离接触并赋予生长所需条件,被抑制的细菌即可恢复生长和繁殖,这在消毒效果检测中特别重要。上述这些术语之含义有的具有绝对性,有的却是相对而言,要辩证看待,如:戊二醛、533、新洁尔灭。(八)杀灭对数值当微生物的数量以对数值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杀灭对数值=消毒前菌数(N0)对数值-消毒后菌数(Nt)对数值(九)杀灭率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杀灭率(%)=消毒前菌数(N0)-消毒后菌数(Nt)消毒前菌数(N0)×100(十)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十一)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1、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2、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二、物理消毒与灭菌利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清除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法包括干热和湿热两种方法。1、干热法干热法具有方法简便、经济、效果可靠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医院、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等。干热法包括:(1)焚烧利用点燃燃料或在焚烧炉内燃烧的方法,主要用于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如接触传染源的敷料、衣物、食物、残肢、病理材料、动物尸体等。(2)烧灼直接在火焰上烧灼灭菌,主要用于实验室耐热器材的灭菌,如微生物检验室的白金耳、接种棒等.(3)干烤利用电热法依靠空气传导加热物体,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主要用于医院诊疗器具中的金属、玻璃、油类、粉剂等。对有机材料加热不得超过160℃,过高温度可使其碳化。金属、玻璃可用180℃,30min;金属锐器用150℃,60min;油纱布、粉剂160℃,120min。(4)红外线消毒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线,照射于物体产生热效应,不依赖于空气传热,因此加热过程快。主要用于餐具消毒。温度达到125℃,维持15min,即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灭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