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师家访典型事例.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家访典型事例.doc

上传人:1650986**** 2020/3/29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家访典型事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班主任家访典型事迹材料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今年,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她家爷爷奶奶患病多年,家庭非常拮据,父母虽然没让她辍学,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给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面对这件事,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他们对女儿造成的负面影响。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服了家长。家访结束后,我立即向学校反映来了学生情况,给琚兴玲申请了国家贫困助学金,解决她学****的后顾之忧,并组织学生在平时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在学****和生活上多给他帮助,让她彻底打消辍学的念头。了解情况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女生,她深受鼓舞,又继续努力学****啦!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班里有一个男生学****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并有组织能力,同学也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几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我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家访活动让我深深的感触到和学生家长沟通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的成长与学****环境,进一步家校结合促进学生的进步;更让我明白了,一个班主任心中永远不能有“坏学生”这个概念,只有从内心爱学生,以诚待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正像教育家朱永新说的:“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