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docx

格式:docx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 2015 年10月5日,因在***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用于治疗疟疾。疟疾威力有多大?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疫。”(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名将霍去病都死于疟疾。中国人发现***以来,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屠呦呦获奖,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获奖大喜中,对中国却有五大警示: 第一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产业话语权屠呦呦古籍中获得灵感,进而取得抗疟突破。然而,它却没有为中国制药行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话语权也旁落, 基本上命不由己。***是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科研突破,但,直到 2011 年,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在占总额 80% 以上的公立市场上,跨国医药集团诺华公司占 50% 左右,赛诺菲公司占 20% 左右,印度企业占 20% ,中国企业占不到 10%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则表示:“***产业链基本上已经被国际上管起来了,是规划好了的,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市场,是福利性、公益性的市场。比如,占八成以上份额的公立市场采购价格规定了,每年国际机构的采购资金也提前规划好了。”第二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知识产权***的研究,是文革时期,基于越战需要,经周恩来批示,于 1967 年动员举国体制发起“5-23 项目”,由屠呦呦团队数年后取得突破的。但是,来自中国这一举世公认的成果,却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这是为什么呢? 1982 年,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等人在国外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的学术论文,该篇文章的内容其实已于 1979 年在国内发表。这是中国大陆在 1949 年后在西方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原瑞士罗氏远东研究基金会医学主任、美国华尔特里德陆军医学研究院疟疾研究部教授 Keith Arnold 曾回忆说: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奖励, 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最后收到了英镑支票却无法兑现。这就是当时的国家环境。在国际上,如果在发明成果公开发表之前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此后将因为“不具备创造性”而不能再行申请专利。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抗疟药物***也因此失去国际专利权保护。“为什么要把***的成果技术过早地公开发表而不申请专利呢? ”由“5-2 3 项目”部分负责人和老科学家在 2006 年共同出版的专著《迟到的报告》,回应了这一问题:“我国当时尚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在那个年代里,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为国争光是科技人员的唯一选择。”第三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在国际上却无密可保中国科研成果的发布,引起国际注意。世界卫生组织致函中国卫生部,请求合作: “WHO 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迫切希望近期在中国召开一次抗疟药***及其衍生物的研讨评价会议,探讨帮助中国进一步发展这类新药的可能性。”这是该工作组第一次在日内瓦总部以外召开的会议。中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有管理部门官员和研究单位人员、包括屠呦呦。出席会议的外国官员和专家来自包括印度中央药物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华立特里德陆军研究院、英国伦敦热带病医学和卫生学院等机构。然后,我国与 WHO 达成相关内容的初步合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