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声声慢》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说教材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词别是一家”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婉约派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家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说教法 ①〈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②.“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③.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法指导: 意象意境感情说教学程序 :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还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比较阅读《声声慢》与《一剪梅》学生试读这两首词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上阕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问学生朗读其中一首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问题:《声声慢》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那么此词中表现的“愁”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是否一样呢? 同: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明确: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哀凄苦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