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docx

上传人:mkjafow 2020/4/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张金明(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构建主义视角下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不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有所不足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教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些观点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启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沈阳: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页。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来,必将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师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四个方面。(一)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具有情境性,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活动过程,“知识是情境化、个体化的产物”。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孝感:高教论坛,2003年,第166页。应该看到,知识是认知主体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没有哪一种知识的客观性是绝对、纯粹而不需要进一步质疑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对前人获得的知识进行新的审视、修正或扬弃,并发展出适合于自己这个时代需要的新知识。(二)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把学生简单看作一个“容器”,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