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形象学研究2010.ppt

格式:ppt   大小:762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形象学研究2010.ppt

上传人:xiaohuer 2020/4/5 文件大小:7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形象学研究2010.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节形象学本节提示教学内容一、形象学的定义二、形象学发展史三、比较文学的形象学中的“形象”四、形象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与难点:概念理解:形象学研究中的“形象”,社会总体想象物,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套话形象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一、形象学(imagology)的定义20世纪60、70年代,比较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应运而生,它就是比较文学形象学。它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二、形象学研究史(一)孕育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学派传统的影响研究,已包含了一些形象学的因子。研究者注意到了异国异族形象的存在,但对形象没有明确的界定,研究方法也主要是借鉴影响研究的方法,还没有成为专门的分支学科。二、形象学研究史(二)兴盛期(20世纪中叶)对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最具本学科特点,最多产的研究领域之一。形象研究的基本原则被正式提出。卡雷:形象研究就是,“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比较文学〉序》首先明确提出,所谓“事实联系”不必拘泥于考证,而应注意探讨异国作家间的相互理解,和作品在国外的成就和际遇,以及民族间的相互看法与幻象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形象学”这个词,但指出了研究的基本原则,所以一直被后人视为“现代形象学”的奠基者。基亚对老师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发:形象学研究,“不再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影响,而是力求更好地理解在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比较文学》)二、形象学研究史(三)在当代的新发展60年代形象学遭到严厉批评,因为它接近历史或思想史,而非文学,或者是因为它强化了民族文学概念,有悖于比较文学的目标。60年代危机过后,80年代后期,形象学得到充足发展,特别是法、德等国。经巴柔和莫哈等法国学者的努力,形象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基本建立,形成了独具特色、尤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巴柔明确提出当代形象学的基本原则,核心是对“他者”形象的定义。巴柔《比较文学概论》一书发表意味着形象学研究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的借用更使其呈现多样化图景。二、形象学研究史(四)形象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学者对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在20世纪早期文学批评中就有涉及。郑振铎、方重、陈铨、钱钟书等。20世纪90年代初,经孟华(北京大学)译介,国内形象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发展迅速。三、比较文学的形象学中的“形象”(image)(一)什么是“形象”?一般意义上的“形象”人和物的外表,事物形于外而诉诸内的整体,文艺理论中的“形象”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的人生图画。通常指人物。比较文学中的“形象”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莫哈)(二)形象的特征及相关重要术语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他者”(theother)的异国异族形象,其基本特征表现在:性质: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想象,并不一定与现实符合;它实际上投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来源:“一切精神产品”,超出文学范围。既来源于虚构的文学作品,还来源于游记、历史文献、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甚至漫画、图片、影视、广告等。(二)形象的特征及相关重要术语存在方式:多样化,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包括人物、器物、风俗、景物,甚至是观点、言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套话”。“套话”(stéréotype,stereotype)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套话标志着对他者的固定的看法,也揭示出有关他者的某些本质化类型。但套话更多暗含着人的生理属性,带有贬抑甚或侮辱的意味。如中国人口中"老毛子",就符合这特点。当然,在其背后隐藏着专门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