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鹤楼送别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是谁为谁送别?(李白孟浩然)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他的好友孟浩然。这一送,送出了一段千古佳话,这一别,别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二、精读课文(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学生动手圈画) (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什么叫“烟花”?孟浩然是什么时候下扬州的呢? 你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画面及第1节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2)“下”是什么意思? (3)连起来把诗意说一下。(三)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1)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你理解这个词吗?  板书:依依惜别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从话别前、话别中、话别后找出相关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课件出示:话别前、话别中、话别后)(2)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李白与孟浩然心中这份依依惜别之情想让对方知道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他们是怎么“藏”的?(板书:藏) 一会儿……一会儿……(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3)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相见时难别亦难,谁能将他们这种感觉用心读出来?(4)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 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5)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2、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从话别中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