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迈向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展望未来美好蓝图,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对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十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化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到200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500元,。,总产达到414461吨,年均增长-,油料总产63551吨,平均增长-,棉花18925吨,年均增长-,瓜类总产374759吨,平均增长-,蔬菜总产613338吨,,水果总产71468吨,。(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34万亩,。其他油菜、芝麻等5万亩。,其中优质小麦35万亩,,,高蛋白大豆、,,,。二是保护地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县共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000亩,平均亩效益5000元以上。发展双膜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近60万亩,亩产值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面积达40万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截止目前,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已达到10个,,年产无公害农产品突破20万吨。四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优势农作物面积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庄头、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西部沙区为主的10万亩地膜花生及万亩小杂果种植区,以南曹、蔡庄、朱曲、洧川等乡镇为主的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和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区等四大种植格局。(二)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市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县建成大中小农产品交易市场60多个,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12个,一个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以田间地头零星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二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县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尉氏农网”,开通了农业服务热线电话,并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尉农短信”群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