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282975922 2020/4/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铁十七局集团张呼铁路ZHZQ-2标技术交底书工程项目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交底日期中铁十七局集团2014年6月20日隧道工程合同号初期支护里程交底地点DK65+016~DK66+966一号隧道进口ZHZQ-2标监控量测施工技术交底一、交底内容监控量测1、量测项目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隧道浅埋地段地表沉降、隧道下穿长城烽火台施工段为必测项目。监控测量必测项目见下表:;、褶皱节理等情况;;。根据收敛情况判断:;;。监视拱顶下沉值,了解断面变化情现场观察、及风化变质情况;;,判断拱顶的稳定性,防止坍方。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产生的影响3洞口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及防止沉降措施的效果。现场观察、隧道下穿长城、烽火数码相机、严格控制爆破振动的影响,以变形台遗址段落的地表4沉降、爆破振动的监挂尺或全站立沉降三级控制体系。控量测仪变形缝及洞口段沉5降观测水平仪工进行。通过沉降观测,评估是否可有砟轨道施水平仪、钢速率5mm/d为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建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1)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3)施工期间加强下穿长城、烽火台遗址地段的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的监控量测,并将监控量测用于施工过程管理,便于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按沉降控制开展施工,建立沉降三级控制体系,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专业资料3、材料及要求(1),采用混凝土包Φ22螺纹钢进行加固、标识,螺纹钢顶面制成圆形。(2)监控量测点采用Φ22螺纹钢,长度为35cm,预埋到初支混凝土内,外露钢筋3cm,外露钢筋头处焊接5mm厚小钢板一块,反射靶标粘到小钢板处。量测时全站仪直接测量反光靶标就可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标识清楚,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3)量测点埋设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测点布设按照设计和规程要求进行,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适当加宽。(4)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量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5)量测要求初期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4、测点布设隧道监控量测点实物见图1,量测断面布置图见图2。专业资料图1监控量测点实物图隧道中线内轨顶面内轨顶面隧道中线台阶法测点布置图三台阶法测点布置图隧道中线隧道中线内轨顶面内轨顶面三台阶七步法测点布置图CRD法测点布置图图例拱顶下沉测点周边收敛测点图2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每个断面必须挂牌,需标明埋设点时间、里程、责任人。5、量测断面间距根据《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专业资料情况,各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为Ⅴ级围岩地段5m;Ⅳ级围岩地段10m;Ⅲ级围岩地段30m。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6、量测频率(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是否有剥落、开裂,锚杆是否松动,钢架是否变形等状况。(2)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及洞身浅埋段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情况的观察。(3)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表1。实际量测频率应在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表1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51~~1(2~5)~<>5B1次/3d1次/7d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1B(1~2)B量测频率2次/d1次/d1次/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