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4
文档名称:

【文学】戴厚英《人啊人》.doc

格式:doc   页数:1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戴厚英《人啊人》.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戴厚英《人啊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戴厚英《人啊人》戴厚英一位诚实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人萧乾一生谨小慎微的人大概永远不会犯错误,挨批评,因而也不需写检讨。然而人要没点楞角,成天价四平八稳地打发日子,一举一动去琢磨周围的气氛,望着各方的眼色行事,那种活法实在无趣,那么过一辈子也寡然乏味。戴厚英的为人正相反。她不但性格刚强,而且对待一切事物都观点明确,有时甚至难免走极端。不怕,因为她一旦醒悟后,就绝不文过饰非,而且会坦诚地纠正自己。例如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她极左过,而且出于真诚。但当她认识自己的失误时,她有勇气并且毫不犹豫地公开否定自己,从而在八十年代初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人啊,人!》。说起戴厚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在自我认识上的坦率。她在批评旁人时不留情面,她对自己也更是这样。戴厚英是一个诚实的人。她对旁人认真,对自己也丁是丁,卯是卯,绝不马虎。这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恰如其分地批评旁人不易,准确的自我批评难度更大。论年龄,我和厚英是隔代人。我们之间可说是忘年交。 1949-1979 年间,神州大地接连发生几次大折腾,把人心都搞乱了。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她才只有十一岁。厚英基本上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她积极向上,敢打敢冲,因而在动荡的年月里,也做过日后反悔的事。问题不在于她那个时期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于她的动机:她是出于真诚。后来她在认识上起了变化,那也是反思的结果。前年八月她在家中惨遭杀害一事,在国内外曾引起强烈反响。这样卓越的作家,竟死于一个愚昧凶残的歹徒之手,这真是难以想象的。厚英住在上海,心却总依恋着生她养她的安徽。她多次为家乡赈灾而解囊,且计划退休后回乡去振兴教育,济老扶贫。她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厚英为人光明磊落,性格直爽坦率,是非分明,作品富有强烈的使命感, 1987 年初,我和洁若曾在香港与她同看改编成话剧、用粤语演出的《人啊,人!》。我一面听着男主角讴歌人道主义思想的大段独白,一面对作者敢于探讨人性,呼唤人性的胆量由衷地感到钦佩。厚英是位深深地扎根于家乡的乡土作家。她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文学理论根底和旺盛的创作力。如假以天年,本可大有作为。不幸竟遭到这样的惨死。这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损失! 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及时印出这八卷厚英的遗作。这里是淮河女儿戴厚英毕生的爱与恨, 她的信念与期望。厚英的鲜明形象必将永远留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 1998 年1月 25 日于北京医院病房中坎坷的人生道路吴中杰一 1997 年8 月,戴厚英遇害一周年之际,她的女儿戴醒带领全家回国来为她母亲扫墓。戴醒说,她很想为她母亲出版一套较完备的文集,以资永久的纪念,但她远在美国,无法料理此事,因此,想委托高云和我来编辑文集并联系出版事宜。我们与厚英是几十年相交的老朋友,她的惨死景象永远无法在我们的脑子里抹去,为她做点纪念工作,使她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流传,是义不容辞的。此事得到了厚英家乡的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支持,我们商定出版一套 8 卷本的《戴厚英文集》。厚英生前曾经出版过不少书: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自传,其中有些在文坛上还引起过强烈的反响。但她有些作品是在香港出版的,大陆上没有发行过,如《往事难忘》、《风水轮流》、〈空中的足音〉、《戴厚英随笔集》; 有些则尚未结集出版, 如许多散文和一部分短篇小说; 还有自传下册《做人· 作文· 我的故事》, 则是从她的电脑里调出来的未完成稿,现在都收在这套 8 卷本文集中。对于大陆上广大的读者来说,这里有将近一半的内容还是新鲜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散文只能出一卷,所以有所删落;她的评论文章大都写于文革以前和文革之中,用她自己的话说,那些都是脑袋还没有长在自己脖子上,而作为别人的写作工具时所写的东西,观点当然是"左" 的,这是当时的社会思潮所致。这些文章,对研究者来说, 自然具有历史资料的意义,但对于一般读者,则已无阅读价值,所以本文集没有收入。以后如有人编辑出版( 戴厚英研究资料》, 倒是应该收入她的理论文章的, 因为这些文章毕竟反映了她青年时代的思想轨迹。二戴厚英生于 1938 年3月, 安徽颖上县人。在她出生的前一年, 抗日战争爆发了。所以她一生下来,就面临着民族的深重灾难。她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在独轮车上" 跑反" 长大的。厚英的祖父是一个破落户子弟。因为祖上做过武官,门前立过牌坊,所以他思想上永远背着一个" 光荣门第" 的包袱,治家亦颇专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戴家的光荣是一去不复返的了,他只能靠经营土布为生。到了厚英父亲这一辈,就成为正式的生意人。但经营的也不是什么大生意,而是乡镇上的小杂货铺。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家境也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所以作为一个女孩子,厚英还能够上学读书,而且从不缺少学****用品。当然,这与厚英从小聪明也有关系,她的大姐就没有这样的福气。厚英在上学之前就由祖父教识了许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