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地铁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1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铁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AIOPIO 2020/4/9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铁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XXX地铁XXX地铁X标段车站及区间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案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XXX地铁五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2月目录一、工程概述 2二、编制依据及目的 2三、渗漏水原因分析 2四、我标段车站和区间渗漏点分析 9五、堵漏需要达到的标准 11XXX地铁X标段车站及区间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案工程概述本标段为XXX市地铁一期工程第X标段,工程范围包括:XXX站(含换乘同步实施项目)、XXX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由1号线车站和3号线车站组成,本期施工1号线车站,包含换乘同步实施项目。工法为:明挖。现阶段主体已经施工完成,部分出入口3号和4A出入口及3号风亭应经施工完成。XXX站,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工法为:明挖。现阶段主体结构、出入口结构及风亭结构均已经施工完成XXX站—XXX站区间,开始段为新建区间,其余为利用既有隧道,区间设泵站一处,设射流风机段一处。工法为:暗挖和既有隧道改造。现阶段既有7381隧道初支及二衬已经施工完成,新建段初支基本施工完成,部分二衬也施工完成,剩余部分仰拱及拱墙二衬正在施工。编制依据及目的㈠、编制依据⑴XXX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XXX站、XXX站及XXX站~XXX站区间设计图,既有“7381”洞体相关资料。⑵XXX站~XXX站区间岩土勘察报告;⑶本区间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⑷设计、施工所涉及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行业法规和法令等。(5)已经完工结构内部现场探测资料㈡、编制目的在车站和区间主要结构完工后,有部分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和其他部位出现渗漏水现象,为了保证主要结构将来达到验收标准和百年质量要求,特编制此方案。三、渗漏水原因分析(1)、渗漏水原因分析地下工程局部渗漏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地下工程承受荷载大,结构体系处于高应力工作状态;施工环境恶劣,隐蔽工程多,作业面狭小,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不很成熟,土层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机理仍处于继续探索阶段,工程类比和数值计算尚不精确。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引起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原因也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混凝土结构裂缝引起渗漏1、结构受力原因(1)不均匀沉降可导致地下结构变异,某些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区,使混凝土产生裂缝。(2)地下结构回填以后,侧墙承受来自土体、水体及地面荷载作用产生的侧压力,同时,地下工程长期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在此期间会对整个结构产生影响,导致结构变异,一旦变异发生,结构会出现裂缝。2、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开裂比如地铁车站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和表面、表面和环境之间存在较大温差,这种温差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根据XXX地铁一号线一、二期工程监测数据显示,地铁车站和区间以整体沉降为主,差异沉降不明显。车站和区间设有诱导缝或变形缝,在季节转换带来的温差影响下,通过上述结构缝的伸缩,发挥了消除结构次内力的作用。(二)、防水体系失效引起渗漏1、底板防水失效在底板位置,防水卷材施工在底板下的混凝土垫层上。防水卷材赖以存身的垫层是为方便施工所做的辅助工程,它的上部是工程桩支撑的建筑体,其沉降量和沉降速率都很小;下部是无均匀压实土体,当土体受到扰动或长期浸泡在水中时,很容易出现较大沉降和局部较快沉降。当下部沉降大于上部沉降时,防水层与底板脱离。且上部结构的压力是不均匀、不规则的,沉降是不平衡的,产生的不平衡力造成垫层折裂,这将最终导致底板防水体系失效。XXX地铁一号线一、二期工程均采用箱形基础,底板即为基础,以地基紧密接触,不存在底板防水层与底板脱开可能性,该因素不是地铁一号线的渗漏原因。但存在底板防水层破损造成渗漏水的情况。底板防水层破损渗漏2、节点构造防水失效(1)结构缝处漏水十分常见,凡是这种部位漏水都比较严重,有时形成水流沿缝而出,难以处理。这些部位漏水多半是结构缝间止水措施失效引起的。结构缝止水带破损(2)由于干缩和冷缩拉动钢板止水带(或止水条),致使止水带(或止水条)与混凝土交界缝变成活缝,从而出现漏水现象。(3)后凿与后埋会破坏已做好的防水层,使防水层成为不连续的整体。另外在凿洞、凿槽时的冲击、振动会使洞、槽周边的混凝土产生裂缝,形成渗漏水隐患。防水层损坏(三)、施工过程不当造成渗漏1、回填土不密实如果回填土未夯实,会造成顶板(和侧墙)迎水面防水层失效,不能形成防水帷幕,使结构周围形成汇水区,造成回填土下沉,回填土与卷材之间存在粘结力,使防水卷材在接头或与基层粘接处被撕裂,导致柔性防水材料被破坏,一旦结构出现弊病(出现裂缝),容易导致出现渗漏。2、混凝土浇筑缺陷(1)浇筑混凝土时,由于钢筋过密、操作不当等,造成振捣不密实,引起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