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青花瓷发展史.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花瓷发展史.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4/11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花瓷发展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花瓮发展史内容概要: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发明创造相同,古代中国陶瓷的发展同样影响着全世界。本文通过归纳研究的方式对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作出探讨,总结了青花瓷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与发展经历。关键词:青花瓷发展史经历正文:中国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由于中国的瓷器影响甚广,英文对于中国的命名甚至来源于瓷器,从瓷器的英文为“china”,而中国的英文为“China"就可以看出端倪。随着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青花瓷随之出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姑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青花”瓷这一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的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他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至1339年间数度到南洋诸国所见到的情况,其中在有关当时中国对外交易记述中就有多处列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称。但是汪大渊《岛夷志略》中的“青花瓷”到底是指“带有刻花或印花花纹的青白瓷”还是指所谓的青花瓷,至今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认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它就是指青花瓷,但是至少我们也否定不了它是青花瓷的可能,因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已经产生,并且已经外销到东南亚、西亚等诸多国家去了。唐朝是青花瓷的萌芽期。截止至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河南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经专家考证,青花瓷与唐三彩一脉相传,是由唐三彩中的蓝彩发展而来的。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所联合组队,开始对黄冶唐三彩窑址进行犬规模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在黄冶窑第二烧造区唐代晚期的一条沟内出土了百余件(片)白釉点、划蓝的彩釉瓷器标本。这些瓷器标本比一般三彩制品火候高,施釉工艺也与三彩不同,胎质细白,釉色纯净,器形有碗、盏、罐等,从个别的釉面脱落情况观察,点蓝或划蓝的彩釉瓷有相当数量是釉下彩,这一情况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据介绍,唐青花瓷有三个特点:一定是白瓷;釉下点姑蓝;烧成温度摄氏1300度。根据青花瓷的这些特点,专家认为这一批陶器三彩是向青花瓷器过渡期的产物。另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白釉绿彩制品,大量见于唐代晚期地层和灰坑内,器形丰富,釉色纯净,色泽鲜艳。1999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了4件唐青花瓷和大量的白釉绿彩器,这些器物产自何处,引起了中外陶瓷界的兴趣。随后,有专家认为白釉绿彩是河北邢窑生产的,而此次发掘,专家认为巩义黄冶窑不仅生产唐三彩,同时也生产唐青花瓷和白釉绿彩。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目前国内发现的宋青花非常稀少,仅在浙江的两座宋代塔基和重庆巫山县的一座宋墓中出土过,并且都是小件器物。宋青花瓶,不仅器型大,而且花纹复杂,最为难得的是上面有“宋元佑三年”的文字,其研究价值、学术价值非常珍贵。宋青花的胎质一般较粗,多数为灰白色胎,也有少数胎色洁白,胎质细腻。底釉有影青、白色泛黄、淡青色釉等,真正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