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捷思锐助首都国际机场建成国内首个融合集群通信调度系统随着国内经济规模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企业与国外贸易往来的不断增长, 航空运输的物流量和周转量也在以超出预估的速度在不断加大, 这对航空运营部门的整体管理和运营操作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成功应对机场整体吞吐量的迅猛增长? 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机场, 也是地位最重要的和运输最为繁忙的国际航空港。众所周知, 2008 年, 首都机场启用的 T3 航站楼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按照首都机场的原计划,3 号航站楼建成后,到 2015 年首都机场每年的旅客吞吐量将达 6300 万人次。但严峻的数字摆在眼前——仅在 2008 年底, 首都国际机场的吞吐量就已经突破了 5300 万人次, 大大超出了原本的预估数字, 也使得 3 号航站楼原本预留的 T3C 一并投入建设。新航站楼启用后,首都机场旅客吞吐的设计总量将达到 8200 万人次, 这将大大缓解首都机场资源紧张的现状。但以上的数字和建设仅仅解决了硬件配备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客流吞吐量的最关键和直接因素却是机场整体的运营管理能力。面对如此庞大的吞吐量, 机场运行控制指挥中心的调度人员每天需要对平均15 万人次以上的总体流量进行调度控制和处理各种繁杂事件,这也对机场的整体运营调度系统提出了可预见性、快速反应能力、稳定而又方便灵活的处理能力等,这就需要有一套稳定、高效、安全的集群通信调度系统与之相匹配。 TETRA 数字集群曾经是各大机场唯一的选择,但其成本的高昂却也让很多机场对此头痛不已。在任何一个行业的运营管理中, 最为关键的指标就是在保证高效的前提下保持低成本,因此,机场需要一种既能满足机场信息化运营需求又能符合机场运营成本需求的集群通信系统及其整体解决方案。近期, 首都机场 T3 航站楼的集群通信系统建设工程已正式竣工。作为国内旗舰型的机场航站楼, T3 航站楼的任何一项信息化配备都是国内最为先进和最为稳定的。首都机场在集群通信系统建设方面, 选择了捷思锐科技所提供的基于无线宽带的多媒体集群调度解决方案。这是一套整体性价比更加优异的集群通信方案,为机场提供了除了昂贵的 TETRA 系统之外的更佳选择。为了保护原有投资, 首都机场还选择了捷思锐提供的 GTS 集群对接网关,使基于无线宽带的多媒体集群调度系统与原有的 TETRA 系统进行互联互通。通过以上部署, 首都机场既解决了 TETRA 系统的高成本问题, 又通过先进的集群对接技术解决了机场多种无线信号互联互通问题, 实现了部署一套多媒体调度平台来把机场内各种通信系统通过机场 IP 网络整合到一起, 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融合调度,语音、数据系统的统一调度。通过对该系统的部署,有效的利用了无线宽带的大范围覆盖, 仅6 个基站就覆盖了机场整个跑道、停机坪、作业区和地面服务区。目前国航的地面服务人员, 能够随时随地了解航班动态, 并通过终端信息掌握突发变化, 快速调整作业, 每一步的数据都实时上报到调度员那里, 使得指挥工作和实际操作空前的统一,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某一个步骤或环节出现延误或失误时, 调度界面会自动报警, 此时调度员可以通过语音调度或 PT T 对讲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并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