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 非腐蚀性) 的或刺激性药物( 或溶液) 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二、临床表现 1 、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 、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 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 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 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 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 碳酸氢钠, 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 内皮细胞破坏, 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 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 .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 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 针尖固定不牢, 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 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 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四、药液渗漏的防护 1.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 宜选择粗大静脉,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 ***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 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 易固定, 减少了穿刺的次数, 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 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 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 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 一旦发生渗漏, 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 、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 50℃左右, 10-15 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 25 %一 50 %硫酸镁或 75 %一 95 %酒精热湿敷, 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 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 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 、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 、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 、局部封闭:用 41/2 一 51/2 门肌肉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 15— 20° 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 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 2—3 天封闭 1 次,一般封闭 3—5 次。 5、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立即用 654 —2 药物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