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扒窃型盗窃罪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犯罪学的角度,通过抽样调查全国各省市扒窃型盗窃罪的现状,着重对扒窃行为人、扒窃行为、扒窃对象以及扒窃行为的环境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扒窃人角度、被害人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借此希望对有关的司法实务有所帮助。关键词:扒窃;现象特征;互动原理;预防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公共场所是指不特定人可以进入、停留的场所以及有多数人在内的场所;随身携带的财物,是指他人带在身上或者置于身边附近的财物。[1]一、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现状1•扒窃人特点(1) 扒窃人文化程度在扒窃人文化程度方面,共搜集案件197起,涉案223人,其中文盲22人,小学文化97人,初中文化87人,高中及其以上文凭17人。犯案人群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o(2) 扒窃人职业状况在扒窃人职业状况方血,共搜集案件219起,涉案239人,英中无业者183人,农民46人,其他职业者10人(包括司机、环卫工人、娱乐场所工作人员等)。显而易见的是,犯案人员绝大部分都为无业的社会闲散人员,%O(3) 扒窃人年龄状况在扒窃人年龄方面,共搜集233件案件,涉案人数268人,在所有案件中26至45岁和46岁及以上人群占据了总数的绝大部分,%,%o(4) 犯罪人曾受处分情况在扒窃人是否受过处分方面,共搜集案件309起,涉案339人,其中曾受处分的有242人,%,而这当中曾因盗窃而受处分的达到177人。扒窃行为特征(1) 扒窃工具使用情况就308个数据清楚的案件统计而言,%,%,其中以银子和刀片居多。(2) 参与扒窃人数情况在309个数据清楚的案件中,%,%o扒窃对象特征(1)被扒窃物所在位置根据对数据清楚的276个案件的统计,被扒窃财物所放置的位置包括上衣口袋、裤子口袋、挎包背包、钱包等,其中以衣服口袋(包括裤子口袋)和挎包背包居多,比例分别占55%和34%。(2)被扒窃物种类根据对所收集的309件案件的分析统计,被扒窃财物包括手机、现金、钱包、挎包、手提包、银行卡、项链等物,英中以手机、现金、钱包为主,%,而被扒窃的手机大多是智能手机,又以苹果、三星等高价手机居多。扒窃案件的受害人主要冇以下几种情况:1)独自一人的;2)老人、女性或带小孩的;3)注意力分散的;4)在公共场所睡着的;5)携带贵重物品的;6)物品放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的。前四类属于人的因素,这四类人的注意力一般都不太高,且前两类人的还击能力一般不强。而后两类属于物的因素,由于物品价值不菲或者易于得手,因此易勾起扒窃人的犯意。总的來看,被害人大多存在疏忽大意、不够警觉的情形,并且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过错。扒窃行为的环境特点扒窃犯罪主要发生以下儿个区域:一是商业闹市区,%;二是交通枢纽地带,%;三是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案件就达到47件,占到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