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观后感《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是一部由邓康延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共有10集,每集30分钟,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01 這部紀錄片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剛把《高考》又刷了一遍。從他們身上感同身受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記得去年香港除了很火的《沒有起跑線》,講了很多做父母的憂慮,從子宮裡的戰爭到考幼稚園考小學。然後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5歲就要開始做閱讀理解,6歲就要用英文寫creativewritting的孩子們。天知道我六歲連writting都拼不出來。然後眼花撩亂的教學法,然後就是一些對教育失望的家長開始自學。再回頭看這部紀錄片,發現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原來哪兒哪兒都一樣。於是慶幸自己生的早,不然現在二十好幾的人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估計從小學就輟學了。扯遠了,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視角廣泛且全面,涉及到孩子,家長,校長和社會現象,並且敘述是盡可能的溫和且正面的。在第一集裡很多人對現代的小學語文教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很多誇張的,不切實際的指引,一些刪改的面目全非的文章。他們不是第一個發生的人,鄭淵潔早前就曾在節目中說為什麼自己不讓兒子去學校上學,因為每次他幫兒子寫作文就會拿不及格,保母幫兒子寫作文次次高分。這樣引起了他的反思,學校根本不會搭理他那一套。這和文中第一集的受訪者一樣,在他們眼裡,畫出好詞好句跟回答閱讀理解的問題一樣困難。他們的困惑是,在這樣的教育下教授出的學生究竟是怎樣的。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吃了一嘴爛糊糊,而有的人卻連爛糊糊都沒得吃。下一集緊接著就是教育的失衡,教育資源的不公,學校之間的不公。中國自77年恢復高考至今三十年之久,實現的知識普及程度已是相當之高,至少消滅了很多文盲。但是如何進一步的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平等,是另一舉步維艱的難題。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也不願去極為閉塞的地方教書,雖然當年我考研的政治最後一道大題是什麼一堆大學生去鸚哥嶺教書(最後當然是沒考上研==)。扯遠了,大家不願去的地方一定是有目共睹的較為落後的地方,但是他的落後是誰造成的呢?不是你我,不是他們的父輩,不是時代,可能只是因為地勢險峻,地理位置偏僻。這樣的話誰可以幫助他們?又有誰真的幫得到他們呢? 有些人擠破頭皮上大學,有些人已悄無聲息地變沉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些人畢業之後渾渾噩噩,有些人早已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要去上大學。作為一個老師,你希望自己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如果自己都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那學生就能難站得高看得遠。有些時候我會後悔自己在學生時代荒度光陰,四年的大學下來,我最引以自豪的事情竟然是學會了彈吉他(我的大學課畢竟沒有吉他==)。其實,大一的先當代文學,大三的美學都是非常很棒的課,老師講的也很好,可是為什麼沒有好好去聽。回想起來非常後悔,也難怪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說,你們學藝術的學生,和我們文學系的學生不是一樣的。可是我也希望他們可以指引我們,而不是接受現實。或許真的會改變一些人的想法。小時候很多人的志願是長大做老師,不僅是因為老師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也是因為老師是一個對任何人而言都熟悉的職業。每個人都是由學生成長起來了,一生將經歷的很多老師。可是一旦成了老師,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變成曾經自己最討厭的老師的模樣?就像王蒙的《玫瑰大師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