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形状与大小,并进行测绘一门应用科学。二,测量学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2、按测量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3、按测量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测量科学。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三,测量学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形状与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与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2、将图上规划与设计好工程或建筑物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依据。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与大小,作为测量计算与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依据。总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四,在园林中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与大小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构造与使用;测量成果整理与图绘制方法(底图与竣工图)等。五,测量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c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A、B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A、B两点间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直线定线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有三种情形:(一)A、B为地面上互相通视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测钎数;l:为尺段长度;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距离丈量丈量距离地面是倾斜,倾斜面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1、斜量法D=LcosαL为斜坡长度;坡度α用测坡器来量。2、平量法:a、倾斜地面地势起伏较复杂,但尺段两端高差不大,用平量法。b、高地面地势起伏大,地面倾斜大,不可能将尺拉平时,可将一整尺段分成若干小段来丈量。三,标准方向: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轴线四,方位角由标准方向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水平角,称为该直线方位角,方位角大小应在0~360°范围内。真方位角,A磁方位角,Am坐标方位角五,象限角:由标状方向北端或南端起算到已知直线水平夹角,称为象限角,以R表示。。:A=Am+(课本21页)主要部件用处a望远镜b水准器c基座:A——用于瞄准目标与读数B——圆水准器:粗平管水准器与望远镜连成一体,气泡居中,表示视线水平。视准轴;水准管轴;水平线;视准轴与水准管崭相互平行,是水准仪构造上应具备最重要条件。C——支承仪器上部,并与三脚架连接。(课本20页)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水平视线,配合水准直接测定地面上任意面点之间高差,然后把居其中一已知点高程,推算其他各点高程。如图(图见教材20页):已知A点高程为HA,Hi是水准仪视线高。a是后视线读数,b是等视读数。hAB是A、B两点间高差,∴hAB=a-b(后视一差视)∴HB=HA+hAB=HA+(a-b)另外:Hi=HA+a;同时:Hi=HB-b∴HB=Hi-b=(HA+a)-b三、测量方法水准仪使用包括:水准仪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使仪器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过程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大姆指运动方向一致。: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与准星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像靠于十字竖丝一侧。:使望远镜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水准点端,折射到镜管旁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要求。: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读数。现在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