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 歌唱的共鸣训练(一)一、教学目的 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并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处理。 二、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指导并运用微格技术直观地进行教学反馈。 三、教学重点 、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 。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摄像机 六、教学过程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每堂课要进行二十分钟的发声训练。 3  2 |  1----|| m 54  32∣1 —‖ u 5 3 | 4 2∣1 —‖                Lu                        54  32∣1 —‖54  32∣1 —‖ u             wo  :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 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 回放上课时发声训练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百灵鸟》、 《渔家姑娘在海边》 (1)歌曲简介 《百灵鸟》是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一首著名艺术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加补充构成。歌曲每乐句的前半部分音调、节奏基本相同,以此统一了全曲纯朴的风格。第三乐句为了寻求对比,采用了离调的手法,并且在演唱上要求用“活泼的歌声”,同时强调了力度的变化。全曲纯朴而充满深情。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