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与规划
目录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论文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与规划
作者: 程雪松
摘要
2009年是经济大环境充满据变的一年,“次债”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制造业首当其冲,而以出口导向为核心的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化建设成为危机形势下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因素之一,并已成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但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阶段、还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以当前光电行业信息化需求出发,并针对其发展战略,提出从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的ERP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实施供应链管理及最终达到协同商务运作的发展思路。而且提出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保障原则,以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正确实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字:光电制造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目录
I摘要
11光电制造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32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战略
63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保障策略
84结束语
注释表 10
11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在过去近30年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不仅要盯紧国内的同行,还要锁定国际竞争对手。国际领先企业通常具备先进的经营模式,在决策制定、管理水平、业绩考核、IT 运营上处于优势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在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客户价值的实现上均处于劣势。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善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扭转劣势,成功转型。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为了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成功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都要借力信息技术这一被证明确实有效的工具。
1光电制造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1)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2)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3)在制品的控制
产品零件从第一道工艺开始到最后一道工艺完成,其间所要经过的时间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众多的产品零件,分布于多个车间,各道工艺分别已经完成多少数量,差多少数量未完成,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以及各道工艺当前在制量为多少,目前进行到哪一道工艺等等信息无法准确及时的得到。造成在制品数量过多,账务信息不准。如何解决在制品的控制,是困扰管理者的一大难题。
(4)生产状况复杂,现场不易掌控
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产品的重修返工,材料、半成品的报废等等,管理人员很难及时掌控现场状况。而且加工零件多,需要的材料多,车间现场往往需要填写大量领料、交验、委托加工、转入转出、退库等大量的单据,造成了人员填单工作量大且易填错。
(5)委外加工不易管理
产品零件加工中,有很多特殊的工艺需要部门之间相互委托处理,或者客户需求批量大时,也需要把部分订单委外加工以缓解压力,传统手工作业管理往往无法应付如此复杂的状况,造成了工作难度增加。
(6)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7)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